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有关曹操的资料?

有关曹操的资料?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段族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森燃族。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袁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于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此弊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乘势东伐孙权。但孙权的智谋岂是刘琮之流可比得上的。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么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回答者:ahuang_265 - 经理 五级 4-1 16:16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P薹罟毕祝�冀诓蛔埂!辈懿俣灾芪耐跚橛卸乐樱�诤艽蟪潭壬鲜撬�墓σ涤胫芪耐跤薪隙嗟目杀刃浴H欢��芪耐醣缓笫廊寮颐阑��笆サ轮��保�懿偃幢皇游�昂涸簟保�荑ぞ退挡懿伲骸八涿�泻合啵�涫岛涸粢病!敝荑な遣懿俚恼�校�比徊换崴挡懿俸没啊S媒裉斓难酃饪矗�懿偕砩纤淙挥胁簧傥鄣悖���囊簧���蕉ㄌ煜露�险鞅狈ィ晃���瞬挪灰庞嗔Γ晃�⒄刮幕���拇醋鳌K��迪肿约旱睦硐耄�钢静挥澹�浞痔逑至苏�渭业那榛场2懿偈贾帐堑睦硐胫饕逭撸�志哂屑岫ǖ氖导��瘛?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回答者:huangyansheng - 总监 九级 4-1 16:17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袁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于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乘势东伐孙权。但孙权的智谋岂是刘琮之流可比得上的。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么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回答者:ahuang_265 - 经理 五级 4-1 16:16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回答者:羽格朵薇 - 助理 二级 4-1 16:21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回答者:翼神龙112 - 魔法学徒 一级 4-1 18:46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袁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于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乘势东伐孙权。但孙权的智谋岂是刘琮之流可比得上的。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么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回答者:ahuang_265 - 经理 五级 4-1 16:16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回答者:huangyansheng - 总监 九级 4-1 16:17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袁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于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乘势东伐孙权。但孙权的智谋岂是刘琮之流可比得上的。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么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回答者:ahuang_265 - 经理 五级 4-1 16:16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回答者:林星宇林星宇 - 试用期 一级 4-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