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说明:世界名人典型事例,最好有名人简介(必须有事例梗概)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第一个灯泡
19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国家,大都用弧光灯来照明。弧光灯为什么能照明呢?原来,弧光灯是根据弧光放电的原理制成的,它把两根炭棒分别装在一组电池的正负极上,使炭棒接触后,再拉开一定距离,这时候,电流仍能通过空隙,使两极厚后间产生电弧,从而发出非常刺眼的强光。
弧光灯的光虽然可以用来照明,但是缺点很突出:要经常调节炭棒死停圆季规底架的距离,使用不方便;光线太强,耗电量大;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气体。因此,不适合家庭照明使用。弧光灯的缺点,使爱迪生陷入了沉思:怎样使刺眼的强光变得柔和,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使用呢?
为了克服弧光灯的缺点,人们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勇敢地探索着。首先,是英国人戴维发现:很细的白金丝通上电流,会发出极微弱的光来。过后,白金丝在空气中很快地就烧掉了。但是,这一点点微弱的光亮,却使爱迪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爱迪生根据戴维的发现,在门罗公园研究所,花费了13年的心血,终于研究成功了白炽电灯!
爱迪生在研制白炽电灯的过程中,经常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他一面翻看,一面随手摘记下来,不多久,摘记簿就一共写了200册,总页数竟达到4万以上。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常常连续工作24个小时到36个小时,有时360问答候,甚至接连5个昼夜食沿走分不合眼,实在疲倦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盹。有人开玩笑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知识,原来他连睡觉的时候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他考查了大量的资料以后,设想了一下未来的洋谁被胜镇革视继部酒电灯。他认为,要使电灯加子字部培能照明,关键在于寻找一小段电阻不大、而又耐高温的导体材测光并移模与甚各料,把这种材料装在玻璃正句协清微在测镇泡里,通上电流,它就会发出光来。于是,他试着用一寸长的纸条烧成炭来做灯丝。把灯丝的两端接到电池的正负极感燃庆巴卷略过上,纸条亮了一下,就断了。这是炭丝和空气中的氧气起了化学反应捣的愿顾代鬼,由此,爱迪生又知道了,玻璃泡里的空气是发明电灯的大敌。他决定立即从改进灯丝,和把玻璃泡抽成真空这两个方面入手。
爱迪生最初用的炭化纸条很娇气,一不小心就会碰断。爱迪生和他的伙伴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巴坐继费色度跑致些胡最后才把它放进玻璃泡升对名里去。接着,爱迪生又做了一架比较精密的抽气机,小心喜止粒谨慎地抽出玻璃泡里的空气,再把抽气口密封好,接通电流,果然,炭化纸条就发亮了。不过,只保持了8分钟,最后还是断裂熄灭了。
从实践中,爱迪生发现:灯丝的耐久力除了和空气有关系,和灯丝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
他又用铀和白金等不易熔断的合金丝做灯丝,在空气和真空中试验,虽然有进展,可是因为电流太强,最后还是把金属丝烧且唱阻皮少振蒸修断了。
究竟用什么来做灯移拉它富做富历呼啊丝好呢?爱迪生煞费苦心,绞尽脑汁。他前前后后研究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的耐热材料,然小而全都失败了。
说怪话的人屋一天天多起来,报纸上的新闻也攻担织句讲击爱迪生。他们讽刺、讥笑,说约木元于任块角发明电灯是白日做梦;说爱迪生是个疯子,连许多科学家也都认为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爱迪生没有向困难低头。他和实验工厂的工人们废寝忘食地干,连实验室的大门都不出,试验整整进行了13个月,最后比较理想的灯丝依然没有找到。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们不但没有泄气,在工厂里,还常常飘荡着一片快乐的歌声。
有一天,爱迪生独自坐在实验室里,默默地思考着这上万次失败的教训,桌上放着一堆从煤油灯罩上刮下来的油烟(这也是未经充分燃烧的炭)。他心不在焉地拿在手里揉搓,不知不觉就搓成了一根细线。偶然,他瞥见了这根细线,顿时,眼睛一亮,他马上站起来,对助手们大声喊:“快!快拿几轴棉线来!”
爱迪生指着棉线说:“我们赶快来试试这个。”他们把棉线放在一个特殊的镍制模型里,送到高温密闭的炉中去加热。当炉内温度达到摄氏800度的时候,棉线就被烤成一根炭丝。爱迪生把装有炭丝的模型从炉中取出来,等它慢慢冷却以后,又很小心地从模型中取出这根极其脆弱的细炭丝。可是稍一震动就断裂了。断了再烧!就这样,爱迪生和助手们一直干到第三天,才烧出了一条完整的细炭丝。这是多么惊人的毅力啊!
但是,要把这又细、又脆、又易碎的炭丝,送到玻璃工厂那里去装进灯泡,该多不容易啊!走路必须非常轻巧,以防炭丝折断。爱迪生的助手捧着炭丝,小心翼翼地在前边走,爱迪生像保护珍宝似地紧跟在后面。
唉!真倒霉!偏偏这么巧!刚走到玻璃工厂门前,忽然,这根炭丝断了!三天的工夫全白费了!多么令人懊丧啊!
不能泄气!从头来!当天傍晚,他们又烧出第二根炭丝,不巧,又让一个玉匠的改锥掉在上面,打碎了。不断的挫折没有使他们灰心,他们又继续试验。半夜,终于烧成了第三根炭丝。这一次,他们成功了!在玻璃工的帮助下,炭丝顺利地装进灯泡里去。
天快亮了,爱迪生让助手赶快用借来的、性能良好的抽气机,抽出灯泡里的空气,把抽气口密封起来,接通电流。看!电灯亮啦!这一天,正是1879年10月21日。这是一个多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啊!他们日夜用全部心血浇灌的电灯,终于放出了明亮的光辉!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灯诞生啦!从此,人类进入了用电灯照明的新时代。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又唱又笑,这明亮的灯光,凝聚着他们多少血汗啊!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世界上的奇迹。然而,遗憾的是,这第一盏电灯只亮了45个小时。
为了进一步探索棉线灯丝的结构,爱迪生决定把灯泡砸碎,取出烧断的灯丝,仔细观察。他认为棉线灯丝难制造、价钱贵,必须寻找一种既便宜又耐用的灯丝!
爱迪生根据棉线的性质,集中力量考察了大批植物纤维的性能。他先后试用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一天,有位朋友来看他,朋友的红胡须也引起了他的兴趣。后来,他甚至将红胡须也列为试验材料。
爱迪生时时在想着灯丝的试验。1880年初春的一天,在实验室里,他忽然看见桌上放着一把竹扇,他随手拿了起来,一个念头像电光一般从脑海里闪过:“为什么不去试试扇子上面的竹丝呢?”
他立即吩咐助手们将扇子的竹边削成竹丝,烧成炭丝,经过试验,果然成功。电灯竟亮了1200个小时(50天)。以后又经过反复试验,效果都超过了他以前试验过的任何材料。
意外的收获使得爱迪生非常激动,他马上派人跑遍东方各国收集竹料,以便大量制造,供应市场。在以后的几年中,东方的竹子就成为制造灯丝的好材料而闻名世界。
白炽电灯比起弧光灯来,优点是很明显的。它光线柔和,使用安全,耗电少,成本低,所以,人们希望早日使用这种灯。
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从此,人们在一片光明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以后,人们又不断改良灯泡,采用一种熔点高达摄氏3,400多度的灯丝--钨丝,还在灯泡中注入一种不与钨丝起化学变化的气体--氮气,以防止灯丝在真空中蒸发而烧断,大大延长了灯泡的寿命。这种充氮气的钨丝灯的灯丝,温度可达摄氏2500度,光亮,耐用,我们现在用的就是这种灯泡。
不倦的探索
在爱迪生一生发明的东西当中,除了电灯,最费心血的要算是蓄电池了。他一共花费了整整10个年头,经过了5万次左右的试验,才把容易腐蚀的铅硫酸电池,改造成镍铁碱蓄电池。
无数次的失败,使得他最得力的助手都有些忍受不住,而爱迪生却坚韧不拔,继续试验。他每天不停地战斗,经常是通宵达旦,实在困了,就在椅子背上靠一靠,不让时间一分一秒白白浪费掉。
一天,有个朋友去找他。他正坐在实验桌前,桌上摆满试验用的小电池。当时试验已经失败了9000次。
朋友惋惜地说:“你做了这么大量的工作,有什么结果呢?”
爱迪生微笑着反驳说:“啊,结果吗?朋友!我的结果就是知道有好几千样东西是不能用的。”
有些试验是用敞口酒杯做的,每次要用400只左右。有一次,试验失败以后,所有的酒杯差不多都打破了。一个助手忧虑地说:“爱迪生先生,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爱迪生望着大堆玻璃屑,坚定地说:“我以为我们还能做的事情,便是再去弄许多酒杯来,继续干!”
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攻破了千千万万个难关,爱迪生终于找到了用氢氧化钾水溶液代替硫酸溶液,用镍和铁代替铅来造蓄电池的新方法。这样的电池,克服了容易腐蚀的缺点,经久耐用。人们热烈地欢呼着新型的镍铁碱蓄电池的诞生!但是,正式供应市场不久,爱迪生发现电池还有漏电的毛病。他想,不能把不合格的产品供应市场,坑害人民。他果断地作出决定:关闭工厂,停止制造。爱迪生认真负责的精神,感动了他的助手,于是,他们又开始了一个比较长时期的试验。当爱迪生认为比较理想的蓄电池问世的时候,已经是1909年--5年后的事情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爱迪生的头发变成了银白色,但是他仍然不辞辛苦地坚持工作。爱迪生最后的发明是人造橡胶,这是当时工业发展非常需要的原料。
在研究橡胶的几年中,他希望把家里的一切东西都变成橡胶。他谈的是橡胶,想的是橡胶。晚上睡觉做的梦也还是橡胶。他甚至都不允许家里人做任何与橡胶无关的事情。
他说过:“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只是还不知道怎样去做罢了。”
1931年10月18日,凌晨3点24分,这位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了。终年84岁。
有人作过统计: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在专利局正式登记的有1300种左右。1881年是他发明的最高纪录年。这一年,他申请立案的发明就有141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种新发明。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生告诉我们:巨大的成就,出于艰巨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