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起源于中国先秦时代的一种“逐除”活动。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古时又称:除夜、除日、除岁、岁暮、岁尽,民间俗称“年三十”或“大年三十”或”三十夜”。
除夕的风俗:
一、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芦亮租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二、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陪兆的文学形式。每逢除夕之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三、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在我们山西的一些农村,大年三十傍晚时分,会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四、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键肢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