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
敖珞珈:“吃汤圆的唐朝仕女”
原创: 江安宋慧乔 中国有淘宝 1月24日
一
三十六岁生了小孩,事业被搁浅。
母亲的身份让她人生的天平不自觉的倾斜,甘愿成为孩子人生路上勤勤恳恳的园丁,忙前忙后。然而随着市场被打开,更多的竞争者涌入,疏于打理的淘宝店铺开始流失客户,从盈利走向亏损;而野心勃勃打造的实体店成了负担,“尽管对实体店不挣钱的结果有了心理准备,却没算到亏得如此厉害”。
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这样的场景充满挣扎与妥协,却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事业与家庭是当代女性无法平衡的两个极端。面对如此境况,三十八岁的敖珞珈,梳起了高耸发髻,穿上了华美汉服,扮起了丰腴明艳的唐朝女子。
2018年3月,一组“唐朝仕女”吃汤圆的图片在网络上走红,仕女汤圆姐姐登上了热搜,照片中,一位唐朝女子对面前的一碗汤圆欲拒还迎,令人忍俊不禁。
这组图本是敖珞珈元宵节计划给顾客们拍点好玩的照片做答谢,却意外走红,随之而来的关注成了敖珞珈事业的转折,网友几经辗转认识了这位汉服设计师,“汤圆姐姐”也开始活跃在各大综艺采访之中。
人生的瓶颈被打破,淘宝店生意开始回暖,一个偶然,她成了“网红”,敖珞珈重新找到了释放热爱的出口,面对涌上来的采访和关注,从一开始意料之外,转变为惊讶,再从生疏到游刃有余,敖珞珈很快学会了如何与另一个自己——“汤圆姐姐”——友好相处,并笑话自己“已经成了老油条”。
但这不妨碍她的真实和自在,也不耽误她享受自己的生活。
在关注与遗忘之间,成为孩子母亲的她似乎再次找到了生活的平衡,敖珞珈将自己隐藏在浓厚的唐代仕女的妆容之下,既庆幸又坦然,既幸福又惶恐。
二
“我79年的,今年刚好四十岁。”
敖珞珈的普通话是正宗的椒盐味儿,“四十岁”在她的口中读作“十四岁”,敖珞珈生长在山城重庆——在社交平台上被网友们形容为魔幻的网红城市。
敖珞珈身上有重庆的江湖味,那种辣辣的,自主又自由的味道。
和所有女孩一样,童年的敖珞珈也喜欢美美的事物,对于古装电视剧里那些充满历史感的扮相尤为痴迷,把床单披在身上扮仕女的事情没少干,“有些女孩可能是因为一起玩,被动的,但我是乐在其中”。
对自己的喜好很明确,并且乐于享受,小时候享受被邻居家的姐姐们打扮,长大了就享受自己打扮,敖珞珈学的是服装设计,在衣着上也很大胆,什么好看往身上套什么,直到遇见汉服。
“10年左右,认识了很多穿汉服的朋友,其实很多都是我街上看到主动去搭讪的。”敖珞珈对于喜欢的东西很果敢,古色古香的汉服让她想到童年的看见飞天时候的飘逸,喜欢的东西都被汉服表达了,“能把我所有的喜好都结合在一块”。
汉服成了敖珞珈对自己未来工作规划的底色,“很喜欢,应该不会离开”。
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敖珞珈的总结是“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做”,早九晚五的规矩工作和这个天性不安分的女孩相去甚远。
“99年大学毕业,我就到成都的一个插画公司上班,03年回到重庆,先后做过插画工作室、创意团队,我想自己有一个固定的,自己能够把控的平台,所以选择了淘宝。”13年,敖珞珈将自己注册的淘宝店改做专门的汉服,“之前是做插画壁画的,只把淘宝店当做作品展示的一个窗口”。
汉服店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刚开始生意很好,淘宝店的销售额也逐年增长,敖珞珈也萌生出了开实体店的想法,但一个小生命意外的降临让敖珞珈措手不及,“顾客是不会等你产后恢复的,当你重新拾起来的时候,市场上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你能做的就是不断尝试”,敖珞珈也试过做其他类型的汉服,但效果也并不好,不停尝试汉服的可能性成了敖珞珈的绝地求生。
胆大心细的人最终吃到了鸡,大码汉服就是敖珞珈手中的AMW。
当下的社会氛围无疑是好时候,人们对于美的各种存在在广义上都保持着礼貌的尊重和欣赏,大码汉服对于这位痴迷传统文化的胖胖女士无疑是绝配,在这一方舞台上,她大学时一张服装设计的文凭充分派上了用场。
敖珞珈店里现有的汉服都是自己的设计,这份工作饱满又有趣,走红之后,敖珞珈也开始培养起自己的IP团队。
“团队年纪很年轻,都是二十多岁的人”,敖珞珈并不觉得自己和他们的相处有代沟,甚至佩服他们的活力,“这个年纪,正好是愿意为理想和新年,放弃很多东西的年龄段”。
重庆虽有码头文化,却是基于山河湖泊,“还是有局限的,不像是那种海洋般很宽阔的”,敖珞珈觉得重庆的码头还不够,也许承载不下这份活力。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他们也许想要创业,想要有自己的事业,他们会离开。”
三
“网友都觉得我火了好几个季度了,然而对于我来说不过是半年前的事情。”汤圆姐姐走红后,敖珞珈也顺势参加了2018年淘宝造物节,和马老师合影,还得到了一块造物节板砖作纪念,“那真的是一块板砖,挺有趣的。“
但火起来的不是敖珞珈,是那个胖胖的,把唐朝仕女表现的惟妙惟肖汤圆姐姐,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照片中的人是一位汉服设计师,“很多人也是几经辗转才打听到这家淘宝店”。
这种分离感让敖珞珈既安心又焦虑。
安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巨大的关注而变得畸形,敖珞珈是社交网络上活跃的汤圆姐姐背后的秘密,卸下妆容她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坐公交车,逛超市,在税务局门口排队处理事情,和工作人员仔细核对,爽快地说着家乡话。
然而焦虑是走红的附属品,“人都是贪心的,想往上走的”,敖珞珈想做的更好,“不想让汤圆姐姐单纯的只留下几张图片,几个表情包,那样太空洞了”。网友们的记忆都是很快被刷新的,就像是一阵热风,那些因为表情包大笑的人,也转眼就会忘记。
面对遗忘,人总会感到难过,却又无能为力,那一阵儿的热搜和关注,似乎看起来只能用不可置信的运气去解释,但敖珞珈不想,“文化IP”四个字成了敖珞珈口中最常提到的名词,“汤圆姐姐只是一个窗口,一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月饼哥哥,饺子姐姐,要不断的更新创作,保持活力。”
网红两个字似乎成了一种贬义的概括,敖珞珈也曾经担心过自己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更多的担心是害怕汉服被污名化,一心想要推广,又怕被人说蹭热度,隔着一块屏幕,任何人的真心都很难被琢磨。
“就像是每一个人知道我19年就四十了都会哇一声,我也不知道这声哇,是哇好年轻啊,还是哇好幼稚啊。”
面对未知,战胜阻力的过程,少有人能使一往无前的,大多数的人都充满着纠结,甚至会后退,但正是这个磨合的过程才让人显得真挚。敖珞珈感激并且享受这份热度,她参加了一些助力传统文化宣传的节目,淘宝店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稳定的工作环境让她和孩子,和家庭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同时也很迷茫,她担心自己瘦下来再无特征,劝慰自己反正大家也喜爱胖胖的自己,放开肚皮大口吃肉,体重高居不下;有些时刻,她也开始恍惚自己到底该专注于设计,还是推广。
这更像是人面对意外之喜的真实处境。总是要在一条道路上徘徊过几次,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之路。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如何,为了汉服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她要把自己全身心地奉献出去,用一家淘宝店,一个多品牌服装公司,一个网红身份。
“一点也不可惜啊。” 她声音温柔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