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清朝进关称帝的第二位皇帝,有“千古一帝”之称。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时除掉专横跋扈的辅政大臣鳌拜,20岁时勇敢迎战老谋深算的云南王吴三桂的反叛,经过8年时间,平定了包括吴三桂在内的三藩之乱。30岁时开创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康熙
当然,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背后离不开臣子们的献言献策。其中在他“计除鳌拜平三蕃”的过程中,世袭一等公,身兼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大臣等职务的索额图功不可没。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索额图的鼎力相助,年轻气盛的康熙未必是功高盖世鳌拜和吴三桂的对手,所以后来康熙对索额图宠信有加,最后官封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师)。索额图一时之间风头无两,权势日隆。
然而,“有好的开头未必有好的结尾”。索额图到最后却被康熙活活饿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欲知详情还得从头说起。
说起索额图可是大有来历,他是顺治帝临死前托孤四大臣之一索尼的第三子。索尼是拥立顺治称帝的有功之臣,是他当初压制多尔衮得以年幼的顺治称帝。有鉴于此,顺治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把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索尼长子的二女儿,索额图的侄女册封为康熙的皇后。换言之,索额图是康熙孝诚仁皇后的亲叔叔。索尼在康熙13岁时去世,索额图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了康熙的股肱之臣。这一年索额图31岁。
索额图不但是皇亲国戚,而且是康熙的一等侍卫。前面我讲到了顺治的四大托孤重臣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索尼去世了,剩下的三位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两位由于年老多病,很少过问朝政,鳌拜由于没有其它三个人的制约,逐渐专横跋扈起来,到后来不把年少的皇帝和两位辅政大臣放在眼中,专断国事,任人为亲,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康熙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但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压制的怒火始终要爆发。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忍无可忍的康熙“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意思是借下棋为掩护,商量怎样除掉鳌拜。君臣二人一阵耳语,定下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索额图以侍卫队长的身份,召集了十几个蒙古少年摔跤手,进宫强化培训。经过两个月的秘密训练,这十几个摔跤手成了索额图的“少年杀手”?索额图把进展情况汇报给了康熙。二人决定次日召鳌拜进宫,在鳌拜坐下的椅子上动了手脚,把其中的一个椅子腿锯断然后重新放好,等鳌拜进宫后,命人端给他一碗热茶水,这样一来,鳌拜就会被烫从椅子上跌倒,然后十几个少年摔跤手一拥而上把鳌拜捆起来。
次日一切按计划进行,很顺利的擒住了鳌拜。然后康熙宣布了鳌拜的十大罪行,鳌拜被处死。这一年康熙只有16岁。在擒拿鳌拜过程中,33岁的索额图功劳最大。当时康熙把他和朝中宰相明珠并称为“明相”。
话说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云南王吴三桂为首,陕西提督王辅臣和广东提督尚之信为策应的三藩之乱发生了,当时20岁的康熙临危不乱,他急忙和索额图商议对策,索额图提出拉长战线,坚决打击吴三桂,对王辅臣和尚之信打拉结合,对二人以攻心为上,康熙采纳了索额图的建议,首先分化瓦解了吴三桂的阵营,王、尚被招降,对吴三桂绝不手软。经过8年的死磕,康熙彻底平灭了吴三桂。索额图45岁时再立新功。
在古代立嗣问题上,往往表现的血淋淋,皇权太有吸引力了,皇子皇孙都想过把皇帝瘾。康熙的儿子们更是如此,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就发生在康熙身上。
前面我提到了,索额图是康熙皇后的亲叔叔,有这层关系他一直和皇太子胤礽(康熙和皇后的次子)关系很密切。换言之,索额图是太子党的亲信。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发索额图结党,康熙帝没有处置。
过了三年后,索额图突然被康熙帝拘捕关押到了宗人府监狱。这次弹劾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学生是高士奇,罪名依然是支持太子党夺权。康熙对结党问题很敏感。为什么他的学生高士其要陷害恩师呢?
原来索额图认为对高士奇有恩,所以从来不给他面子,后来高士其被康熙赏识,升官进爵显贵了。觉得以后恩师会对自己好一些。但见索额图时:
【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索额图有时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为此,高士奇怀恨在心。】高士奇为了权势投靠了宰相明珠,明珠和索额图面和心不合。高士奇成了明珠的马前卒,屠刀对准了恩师。,1703年5月,索额图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卒年77岁。
自古有云“伴君如伴虎”皇帝为了皇权的稳定,不会在乎你是否过去有功与否,索额图“平三藩擒鳌拜”,可谓功高盖世,但杀了他以后,所有的功劳都被康熙一一否定了。索额图落得个这样的评语: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也。——引自康熙语。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无论在《康熙王朝》还是《一代名相陈廷敬》甚至《鹿鼎记》里,索额图都算不上英雄,只是一个结党营私、横行霸道的权臣。但正史里的索额图在康熙早年间可谓重要至极,乃至居功至伟,但晚景凄凉,竟然被活活饿死在了牢里。功归功,过归过。我们聊聊这个“擒鳌拜平三藩”的功臣索额图。
赫舍里家族拥立几代爱新觉罗家族,功勋显著,索额图因功脱颖而出。
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是康熙的第一个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的叔叔;太子胤礽的外叔公。索尼是拥立顺治的功臣,因而顺治归天的时候,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了顺治帝临死前托孤四大臣。康熙初年,鳌拜擅权,索尼托病在家,暗察形势。结果还是孝庄太后棋高一着,用一个皇后就把赫舍里家族拖下水,绑到了自己孙子康熙的战车上。康熙4年(1665年)9月康熙与时年11岁的赫舍里大婚。康熙6年(1667年)3月,索尼在临死前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上书请求康熙亲政。康熙没有马上答应,而下诏褒奖索尼忠心为国,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一起世袭。索尼力辞,康熙帝没有准许。同年6月,索尼病逝,谥号文忠。
赫舍里家族成为了康熙早年重要依靠的对象,索尼的长子噶布、五子心裕、六子法保都曾承袭索尼的一等功爵位,却被任命为领侍卫内大臣。而索尼的三子索额图一直到康熙7年(1668年),仍然只是个吏部右侍郎。
康熙8年(1669年)5月,对鳌拜专权忍无可忍的康熙“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在索额图的支持之下,康熙终于下定了“擒鳌拜”的决心。索额图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谋划了以突袭的方式,逮捕了鳌拜,惩其党羽,最终使得康熙得以真正亲政。而索额图居功至伟,相应回报是同年8月,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康熙9年(1670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
在“平三藩”的8年时间里,实际上也是索额图当权的最主要时期,一开始索额图从大局出发,严正反对“撤藩”,“恐引激变”,请将建议撤藩的人处死,遭到康熙帝斥责。但是撤藩最终引起了“激变”,而索额图积极出谋划策,因而索额图的“运筹帷幄”的军事才华也得以展现,“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经常是一封封告败的奏报来了之后,康熙实在没信心了,就“凡事交与索相权决”吧,而索额图则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观点意见总结汇报给康熙,帮康熙在千丝万缕中,找出对策,再“交与康熙咸决”。
比如广西抚巡傅弘烈请求亲率兵进剿云、贵。因为傅弘烈经历实在太复杂,曾经因为告吴三桂差点被砍了脑袋,后来被赦免后,又被吴三桂抓了一起反叛,然后他又从吴三桂阵营里反正了出来,还顺手捎上了广西将军孙延龄一起反正了。所以康熙举棋不定,于是让兵部拿意见,兵部很干脆,不允许。傅弘烈一怒之下,上书说,你不让我出兵,那我这个巡抚不干了。只有索额图支持允许傅弘烈出兵,要给予傅弘烈最大的信任。果然傅弘烈对清朝忠心耿耿。康熙19年(1680年),傅弘烈被吴三桂党羽、叛将马承荫拘禁,押送桂阳,最后绝食而亡。康熙趁机将傅弘烈立为典型,给予表彰,可以说政治效果非常突出。
所以说,索额图在平定叛乱、统一全国的事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皇亲国戚的身份成就了索额图,最终也害了索额图。
在《康熙王朝》里,康熙大骂索额图为“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这个在时人笔记《啸亭杂录》里面有典故的。虽然索额图并没有像《康熙王朝》里那样,利用假朱三太子杨启隆之女丹丹,来精心谋划了刺杀康熙拥立胤礽的案子。但是索额图本身做为胤礽的外叔公,他是实实在在的胤礽党。而且索额图对胤礽用心之专,那真是压上全身家的。
康熙羽翼丰满的时候,开始设法摆脱赫舍里家族势力。为了摆脱赫舍里家族的势力,康熙培养了明珠势力,并且早在康熙22年(1683年),先后革除了心裕銮仪使、佐领,仍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仍任佐领。等于将赫舍里家族都一抹光,虽然在康熙25年(1686),康熙考虑制衡明珠,复起了索额图,但也只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这段情节在《一代名相陈廷敬》中有所表现。
这件事情实际上是深深触动索额图内心的,胤礽成为了赫舍里家族唯一的赌注和希望了。
康熙42年(1703年),早已投靠明珠的高士奇密告康熙,康熙40年(1701年),康熙巡视河南,胤礽随行病在了山东德州,康熙命索额图前往侍奉,此间胤礽与索额图密谋篡位。康熙自称掌握证据,于是命宗人府以“清朝第一罪人”之名将索额图拘禁宗人府大牢,不久索额图便饿死于狱中。饿死索额图一来是康熙果真担忧索额图和胤礽合伙谋反;二来是借索额图的死来敲打胤礽不要轻举妄动。但胤礽根本没想到的是,5年之后,也就是康熙47年(1708年),胤礽被“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的罪名给废了储君之位。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本来就是薄情寡恩之人,这样对待功臣很正常。
鳌拜作为皇太极时代的猛将,为后金到满清时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也不为过,皇太极死后,鳌拜为了扶助其直系子嗣,和权势滔天的多尔衮针锋相对,不得已多尔衮才改立了顺治,鳌拜为了保护顺治,几次三番被多尔衮陷害下狱,差点被杀死。所以顺治放心的让他当了顾命大臣,扶助康熙上位。
但康熙成年后,立刻制造罪名囚禁了他,甚至还想把他也杀了了事,但看看鳌拜身上的伤疤,都是为他家祖孙受的才留了鳌拜一命。但后来鳌拜还是不明不白的死了。
为了政治斗争自毁长城,薄情寡恩,让鳌拜一个忠心耿耿的三朝老臣有这个下场,也不想想,鳌拜要有异心,早就把康熙拿下了,还等着康熙训练小太监?鳌拜一除,本来刚被镇服的天下局势立刻陷入混乱。
三藩三个汉人,为了忠于满清,也算是叛国叛族什么都干了,为表示忠心还杀了明朝的皇帝,就这能怎样?满清和三王共誓不相负,让这些投降的汉人帮他们打江山。结果江山一稳定,立刻要削藩,削藩就削吧,还要撤藩,这几位背负天下骂名,离开了根据地,没有了军权的人,真听了撤藩,还不是死路一条?他们给满清当了一辈子走狗,也避免不了被烹的局面,所以,也只有造反一条路了。还有姚启圣,为清朝立下了无数战功,但是最后却被康熙无情的抛弃,成了悲惨的下岗工人。为平三藩立下功劳的周培公最后却被发配死到了边疆。
还有马佳氏等人,都是康熙无情的牺牲品,所以说康熙对为他干活立功的人无情也没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清朝最为杰出的君主,康熙的一生创立无数的功业,除鳌拜平三藩,让国家渐渐稳定下来,康熙早年就展现出自己的才智,不过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些事情的,鳌拜在朝中有着非常大的权力,三藩在地方上有着极大的权力,这两个势力都不是好应付的,可康熙就能在那么年轻的时候把他们给解决,这也多亏他手下的一些杰出臣子,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就是索额图。
他是满洲名门赫舍里家族的人,自己的父亲更是开国元勋,后来还成为康熙朝的首辅大臣,在朝中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康熙的皇后也正是索尼的女儿,因此索额图与皇帝还是姻亲的关系,出于这层关系,索额图在朝中很快就发迹起来,并且成为康熙身边重要的帮手,他帮着康熙处理掉鳌拜等人,随后康熙稳定朝政,他又帮助朝廷灭掉三藩。索尔图在朝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并且还和太子的关系非常亲密,后来他与沙俄交涉,成功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也是他为国家立下的一大功。
可这么一个功勋卓著的权臣,在后来不仅被康熙剥夺了一切荣誉,还直接就被康熙给饿死了。
在被皇帝清算之后,索额图的晚年也是非常凄凉,为何康熙会对他这么绝情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权力,康熙不是那种没有胸怀的皇帝,可他是不能允许有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力。索额图最不应该参与的,就是皇帝的立储大事,他一开始牵扯进来,极力要帮助胤礽当皇帝,为此他在朝中结党营私,扩充着自己的力量,还帮助太子铲除异己。
索额图做得这些事情,康熙肯定是非常清楚,不过他没有直接就处罚索额图,因为当时的康熙,对太子还是非常信任的,也就任由他们去做。可后来太子在朝中的很多事情,引发康熙的不满,并且太子等人的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就威胁到康熙的权力。于是康熙就开始怀疑太子,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准备要夺取自己的皇位,这就导致康熙对太子及其党羽下手,索额图作为太子的心腹,也是最大的靠山,肯定会遭到康熙的打击,自古这些卷入皇位争斗的臣子,没有几个人有好下场。
索额图不仅掌握着兵权,还有着非常大的威望,在朝中自己的党羽实力非常强,康熙是不会允许这么一个实权的人,一直来支持太子的,那样只会让太子的力量越来越强,为此他才会对索额图下手。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康熙在晚年性格也有很大的变化,他的这些儿子争夺储君,让他心里非常厌烦,为了尽早结束储君的争斗,他也必须要下狠手来处理这些事情。索额图等人的存在,只会让争储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对他的统治不利。
此外,索额图在朝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康熙是用他来牵制明珠,这俩大权臣在朝中形成一个平衡关系,他们俩要是有人出事,另外一个人也会出事。明索两大权臣也在康熙晚年先后倒台,既然明珠倒台,索额图存在的意义就不大,皇帝心里非常清楚,这俩人的制衡关系是必须要在自己死前结束,否则继任者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索额图他对国家确实是有功,自己也和皇室有着紧密的联系,可问题是,他涉足皇室内部的事情太多,自己没有把握好臣子的底线,皇帝什么事情都可以容忍他,就是不能容忍他威胁自己的权力。
因此,索额图在后来被皇帝处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康熙为什么会让他以这样的方式死去呢?我认为这是康熙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杀他,毕竟这么多俩人关系非常亲密,还有着一层亲戚关系,康熙也不好面对索额图,索性就以这样的方式了结他。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对于韦小宝帮助康熙“智擒鳌拜”的剧情故事想必不会陌生。当然,韦小宝是金庸先生杜撰的文学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不过他在这一阶段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着对应的历史原型,而这个原型人物便是在康熙朝前中期叱咤风云的权臣索额图。
在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整个过程中,索额图居功至伟、贡献突出,绝对堪称是“首功之臣”,而在这之后,索额图更是长期位列百官之首,并且在“平三藩”、“收台湾”、“征漠北”以及抗击沙俄入侵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开创“康熙盛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可就是这样一位权势显赫、地位尊崇,同时又有大功于康熙皇帝的重臣,竟然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时候被康熙活活饿死了。
而康熙之所以一反“仁君之道”,用如此残忍和决绝的方式对待索额图,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索额图受到了太子胤礽的祸及与牵连,而这却也是康熙皇帝的“痛处”与“底线”。
索额图,康熙“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在临终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为辅政大臣,共同扶保幼主康熙。
起初,四位辅政大臣尚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济”,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开始逐渐占据了主导优势,“四大臣共同辅政”的局面也就此演变为了“鳌拜专政”,而这也极大的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稳固。
为了扳倒鳌拜,将大权收归到皇帝手中,孝庄太后和康熙决定与以索尼为首的赫舍里氏家族进行联合。
就这样,康熙四年(1665年),在孝庄太后的主持和安排下,康熙正式迎娶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索尼长子、索额图大哥噶布喇的女儿赫舍里氏为皇后,正式将皇家与整个赫舍里氏家族的利益实现了捆绑。
尽管索尼在康熙六年(1667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但是他临终前的两项重要安排却为后来康熙“智擒鳌拜”奠定了根基。
其一,便是索尼在其临终前一个月的时候,亲自上疏,同时极力召集大臣们劝谏康熙皇帝亲政,这样就为康熙在铲除鳌拜及其党羽后,能够收归大权并确保朝局的稳定做了重要的铺垫。
其二,索尼让其子索额图辞掉了包括大学士、吏部侍郎等在内的一切职务,专心做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这是要索额图保证康熙皇帝绝对安全的同时,也就此安排索额图秘密为康熙训练布库少年,为擒拿鳌拜做着准备。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假借议政之名招鳌拜来到武英殿。索额图站在殿外,谎骗鳌拜让其交出了随身的佩刀。在殿内,鳌拜所坐的椅子一条折腿被虚掩,喝茶的茶碗也早已在开水中煮了一个时辰,而这些也都是由索额图事前准备好的。
果然,毫无防备的鳌拜反应不及,茶碗落地,人仰马翻,索额图随即指挥现场的布库少年直接控制住了鳌拜。紧接着,康熙皇帝宣布了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念起功勋卓著将处死改为了监禁,两个月后,鳌拜在狱中郁郁而终。
从布库少年的选拔、训练,以及此后整个“智擒鳌拜”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索额图都参与其中,居功至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堪称“首功之臣”。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索额图得到了康熙皇帝充分的信任与器重,并历任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等朝中要职,在朝堂上常年位列百官之首的位置。
而在此后,索额图又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侵略以及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的索额图权倾朝野、风光无限,整个赫舍里家族在他的带领下,也成为了康熙朝前中期最为显赫的外戚家族。
受到太子胤礽的牵连,索额图被康熙活活饿死。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氏皇后为康熙皇帝生下了嫡子胤礽,但是其也因为难产,于胤礽出生两个时辰后,便撒手人寰了。
康熙十四年(1675年),刚满一岁的胤礽就被康熙皇帝册立为皇太子,这其中有着他与赫舍里氏皇后之间深厚的情感牵绊,同时也是对整个赫舍里氏家族的一种褒奖。
可以说,自册立太子胤礽的第一天起,康熙就对其抱有了极大的期望,为此康熙不惜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用以培养胤礽,除了生活上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外,更是亲自教授胤礽治国理政之道。
然而最终的结局令康熙极度的伤心而又失望,太子胤礽非但没有按照康熙所设计预想的那样成为自己合格的继任者,反而是毛病和问题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坏”。
首先,是胤礽的生活是非常的奢靡。
一直以来,康熙都是以节俭著称的,而反观胤礽,其生活的奢靡程度远超他的父亲,甚至在使用的器皿、铺盖、装饰等方面,比康熙所使用的还要贵重,并且铺张浪费极为严重。
其次,胤礽开始变得非常的贪婪。
胤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经常性的暗示官员们主动向其行贿,并安排其自己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以及步军统领托合齐等心腹人员,打着自己旗号到各地收受贿赂。
再次,就是胤礽对于朝臣和兄弟们的态度是非常的傲慢。
胤礽仗着自己皇太子的身份,经常对其他皇子进行打压、排挤、羞辱,并且在对待朝臣的态度上,也是极为嚣张,这就使得所有人对其是怨声载道。
最后,胤礽还在不断挑衅着康熙皇帝本人的皇权威严。
早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期间,康熙因为风寒病倒,太子胤礽在与三阿哥胤祉共同探望病中康熙的时候,全然没有伤心之意,甚至还是兴高采烈的,这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胤礽不仅遭到了康熙的训斥,还被直接撵回了北京。
而在日常生活中,胤礽的僭越行为更是不胜枚举,除了规格、标准、制式都在极力仿照康熙外,甚至他还主动将宫中的物件搬回自己府上,就连外臣进贡的礼品他也敢优先挑选,全然没有把康熙皇帝放在眼中。
面对如此的胤礽,康熙开始痛定思痛,同时也在分析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会让胤礽“变坏”。
康熙首先想到的是太子胤礽的老师们。
康熙先后给胤礽安排了四位老师,分别是张英、李光地、汤斌、熊赐履,这四个人不仅是当时的饱学之士,更是朝堂之上的能员干吏,并且皆以勤政清廉著称。所以原因不可能在胤礽的老师们身上。
随后,康熙又想到了抚养胤礽的荣妃马佳氏。
而马佳氏本人是温文尔雅、端庄贤惠,在后妃中口碑非常好,是康熙早期非常得宠的一位妃子,并且由她生育的儿女也同样表现卓越。这其中,马佳氏所生的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最喜欢的女儿,她深明大义,远嫁漠北蒙古札萨克多汗部,为了维系大清王朝与漠北蒙古的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三阿哥胤祉更自也不用多说,是所有康熙皇子之中,读书最多,也是学问最大的,他通古博今、知书达理,典型的学究派。从这个角度来看,马佳氏也不会成为胤礽“变坏”的症结所在。
于是,康熙皇帝就此将目光锁定在了太子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的身上,并坚定的认为正是因为索额图的教唆才让胤礽变为了如今的模样。
其实在此之前,康熙已经对索额图有着诸多的不满,原因就在于索额图与明珠之间进行了长期的党争,弄得朝堂上早已是乌烟瘴气。
而伴随着“索明党争”的不断深入,开始由二人的结党营私、相互倾轧,变为了两大政治集团各自扶保着的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其中明珠支持的是由他的堂侄女惠妃那拉氏所生的大阿哥胤褆,而索额图自然也就成为了其堂外孙太子胤礽的最大政治靠山。
在这样的背景下,胤礽已然沦为了索额图夺取政治利益的工具,而在这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彻底让康熙皇帝对于索额图是忍无可忍。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胤礽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胤礽,索额图与胤礽就这样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胤礽的种种恶习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是愈演愈烈。
于是,此时的康熙更加坚定的认为是索额图“带坏”了太子胤礽。
在此之前,康熙皇帝可以说将自己的全部希望和半生心血都倾注在了胤礽身上,可见到如此让他感到无比失望的胤礽,心中自然是无比的愤恨,于是他将所有怒火和怨恨全部倾斜到了索额图的身上。在他看来,正是因为索额图的教唆才使得自己对于太子胤礽这三十年的培养功亏一篑。
于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时候,索额图遭到了康熙圈禁,之后便被活活的饿死,曾经朝中权势和地位最为显赫的重臣,最终以如此屈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废皇太子”之后,索额图又被扣上了“第一罪臣”的帽子。
康熙皇帝本想借索额图的死,给太子胤礽一个提醒,希望胤礽能够有所警示,重新审视自己。
但是面对自己非常敬重的叔姥爷索额图竟是就这样被康熙活活饿死,太子胤礽反而产生了浓厚的报复情绪,其行为愈发嚣张跋扈、放浪不羁的同时,与康熙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太子不善、所行不孝”的说法也开始在京城内流传。
最终,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时候,康熙与胤礽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这一年的热河秋闱过程中,康熙非常喜爱的十八阿哥胤衸不幸去世,胤礽再一次的表现出了毫无同情之心,在康熙以及所有皇子都对胤衸的死表示叹惋的时候,只有胤礽毫无悲伤之意,康熙痛斥其“毫无骨肉兄弟情谊”。
而更为康熙所愤怒的是,他发现胤礽竟然在深夜靠近自己营帐,并“向内窥视”,康熙瞬间认为这是胤礽对他有图谋不轨之意。
于是,康熙当机立断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这便是康熙的“一废皇太子”。
此时的康熙是无比的心痛与愤怒,同时也是极度的伤心与不甘,以至于整整六天六夜没有合眼。
于是,康熙再一次将胤礽的全部罪过归结到了索额图的头上:
“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而在批判索额图的同时,康熙将 “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的头上,并且将其全部的功劳和功绩予以了抹杀,索额图也就此彻底的身败名裂了。
相比于索额图,同样参与了党争以及皇子间夺嫡之争的明珠,结局则是要好很多。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明珠就为直隶巡抚于成龙,即“小于成龙”,举报其伙同党羽余国柱等人卖官鬻爵,进而为康熙皇帝罢官留用。不久后明珠仍官复原职,只不过其不再掌握权势,但康熙依旧给予了其极大的尊重,遇事也仍会与其进行商议。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病故,康熙皇帝还专门派三阿哥胤祉前往祭奠,明珠也算是寿终正寝,得以善终,并且享受到了康熙皇帝对其的殊荣。与此同时,他的儿子纳兰揆叙深得康熙皇帝的器重,做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
而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善待明珠,除了明珠是康熙一手提拔培养的官员,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所扶保的大阿哥胤褆在康熙看来,根本无法撼动太子胤礽在他心中的地位,同时也完全不是他所要考虑的传位对象,所以康熙才本着“仁君之道”,没有过分的处理明珠。
可索额图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由于他的问题涉及到了太子胤礽,这无疑触碰到了康熙皇帝内心之中的“底线”,并且直接导致了康熙此前辛苦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其心中的愤恨之情便可想而知了。
而在历史上,除了索额图之外,导致康熙“二废皇太子”的“托合齐会饮案”的几名主犯,同样结局非常悲惨。
托合齐在被囚禁的一年之后,死在了狱中,康熙皇帝下令对其“挫骨扬灰,不得收葬”。耿额、鄂缮等涉事人员也是或被革职流放,或被直接处死。而结局最为凄惨的齐世武,他被康熙皇帝以“诌事”皇太子胤礽为由,“命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号呼数日而后死”。
以如此极端而又残忍的处罚方式处决朝中大臣,在康熙皇帝六十一年的在位时间里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康熙无论是活活饿死索额图,还是用酷刑处死托合齐、齐世武等人,原因都在于他们与太子胤礽“结党”,无疑触动了康熙心中最为敏感的神经,进而引得康熙的极度愤恨,而他们的凄惨结局也就此变得无法避免了。
苍蝇不叮无缝蛋,必定是有荤腥才招来了不干不净。
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曾贵为“索相”的索额图,被圈禁在宗人府活活给饿死。
索额图出身皇亲国戚正黄旗,父亲是顺治钦定首辅大臣索尼,侄女是康熙首任皇后赫舍里既太子胤礽生母,出生可谓高贵之至。此外,其一身倍受康熙荣宠,除鳌拜,平三藩,与北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征葛尔丹,样样有他,可谓居功甚伟,权极一时。
(索额图主导签订《尼布楚条约》)
但是,是人就会有人性,是人就会犯糊涂。在权力、金钱乃至夹杂着血缘的政治利益前,极少有人能够置身于外。
其实,这事还是怨康熙。康熙当了六十年的皇帝,胤礽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没有大才,还要天天战战兢兢,是个人都会着急,犯错。胤礽好歹是索额图侄孙,两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同进退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最主要胤礽本身没有大才还总是爱做糊涂事,外有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祀虎视眈眈。他这两个兄弟可都是安邦定国之才,相比之下看看胤礽的孱鸡样连索额图本人都有点不忍直视,眼看胤礽在朝中的名气与地位江河日下,就要沉沦,索额图索性破釜沉舟,唆使一大班子的保嫡党天天在康熙面前给胤礽歌功颂德,其实说白了就是逼宫。
(影视:索额图与胤礽)
康熙也是端得住,不说话。
康熙认为,索额图功劳再大,位置再高,也是臣,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给的。自己一面给了他高官厚禄,他另一面就端起了碗来砸自己,唆使人逼宫,养条狗都比他忠心,这样的白眼狼纵使再有能也不能留,所以康熙发自肺腑地感喟“索额图诚本朝第一大罪人也!”
首先索额图为臣,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是为不忠。其次为叔,他不能对太子循循善诱,教导太子帝王仁义,反而唆使乃至助纣为虐,替其暗行乱悖之事,是为不义。他身居高位,却拥官自重,用鼻孔看自己的大臣高士奇,极尽辱骂之能事,是为不仁。忘却其父亲索额图嘱托祀一心辅助康熙王业的教诲,视为不孝。
这样一位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人,不赶紧控制起来,难道要让他继续祸害太子不够,等到他拿刀逼自己退位嘛?!
因此,康熙不直接杀了索额图都算是故主念情了,按照帝王从大局计的角度,有什么比他的家国大业更重要?所以他把索额图圈禁起来,以致饿死。都算是仁慈了。
所谓“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众生觉得康熙无情,若设身处地,恐怕谁也会恨不得把索额图千刀万剐,剁成肉馅。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康熙饿死的不是什么“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或许说只是一个曾经的“除鳌拜平三藩”功臣,这个人大家也都熟悉,正是索额图,当然了,肯定不是韦小宝。
康熙皇帝是大清入关之后的皇帝中,最牛的皇帝了,开疆扩土不在话下,一生在位60年,潇潇洒洒走一回,一生功绩无数。
当然了,在康熙8岁的时候,康熙就登基做了皇帝,和所有的幼年皇帝一样,康熙想要顺利亲政,掌握大权,也要过“权臣”这一关,他面对的权臣,是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好在康熙有孝庄太后给他撑腰,否则他也很难有大的作为,孝庄作为大清朝的定海神针,成为了皇帝的保护伞,否则哪轮到他康熙做皇帝呢。
少年康熙,尽管胸怀大志,但是尚未成熟,此时的康熙与鳌拜相比,势单力孤,中国有句老话,叫胳膊扭不过大腿,但是康熙作为帝王,有他的不甘心,不甘于鳌拜欺辱的康熙,决定培养自己的势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培养自己的势力,可是满朝文武都和鳌拜走的很近,谁会站在一个少年帝王这边呢?万一事情败露,那可是要身败名裂。
这时候有一个人占了出来,和少年皇帝共进退,这个人正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索额图搜集了一些亲信,送入宫中,供康熙驱使,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康熙和索额图决定给鳌拜雷霆一击,他们谋划许久,最终决定实施。
这次的宝,索额图显然压对了,他赢了,成为少年康熙身边少有的忠臣,他得到了康熙的信任,升官发财自然少不了,本来索尼的权势就很大,到了索额图这一代,没有没落,他们家族的辉煌延续了下去。
后来,康熙平定三番的时候,索额图再次发力,成为大清朝康熙年间少有的大功臣,一时间风格无两,但是这样的索额图让康熙有点为难,他希望臣子有能力,但是不希望臣子太过有能力,功高震主,这让康熙很不安,于是纳兰明珠逐渐在康熙有意的培养下,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与索额图互相牵制。
索额图的势力被康熙裁剪限制,明珠的势力被康熙培养,康熙成为了一个权利的平衡者,他有效的防止了一家独大,作为历史上最会平衡的皇帝,把索额图安排的明明白白。
在与俄国的交涉中,索额图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与俄国据理力争,划定了边界,此时的索额图,还是一个名臣。
直到后来,索额图再一次押宝,他把身家性命压在了胤礽身上,结果胤礽是一个不堪重托的人,他们密谋篡位,最终失败告终,对于这样的人,康熙从来都不会手软,如果不是他有功劳,饿死他这样的便宜事,康熙一定不会给到他。
康熙对于处罚索额图,内心也有一丝的忧愁,但是身为帝王的康熙,只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而不是最有人情味的决定。索额图被圈禁宗人府,在1703年9月21日,饿死在了宗人府。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双双走下权坛,只留下一声轻叹!
史料上所记录的基本事实非常清楚,缺失的是索额图对康熙帝的怨怼之词,这得原谅史官,这些骂人的话没人敢写,而所搜集的证人证言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康熙帝也只说:
“伊之党类,朕皆访知。”(你的小伙伴们我已经着人都探访过了,你那点破事我也都知道。)党类:依附党羽及家人证言。
“尔背后冤尤之言,不可宣说,尔心内甚明。”(你背后的抱怨、说我的坏话虽不能明言,但你自己心里清楚得很。)
“朕若不发,尔必先之。”(我要是再隐忍不发,你怕是要先动手了吧。)
“朕若将尔行事指出一端,就可在此正法!”就你那点破事,我哪怕在此说出一点点,就够你现在死在当场的。
具体索额图骂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因此触及康熙帝的逆鳞,这是毋庸置疑的。
康熙帝就不能说漏嘴么?就不能吐露实情么?莫急,这正是我要写的O(∩_∩)O
索额图死后,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帝气怒攻心,一时没忍住口吐真言,不是念咒哈,康熙帝在怒斥胤礽的时候,说了实话:
“以前索额图帮胤礽潜谋大事,这些情况我早就掌握,所以最终将他处死。现在胤礽广结党羽,还想为索额图报仇,让我担心今天被下药明天上西天,昼夜警戒,担心不已,不得安生,这种人怎能托付祖宗江山呢。”(言下之意:正是当初索额图埋下了父子之间的钉子)。
埋下了什么钉子呢?
索额图“私怀倡议”,太子所用一切器物,全部都是黄色,所有一切车仗礼仪也几乎和我这个皇帝一样,胤礽渐渐骄纵起来,就是从这些事情上开始的,所以“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三个关键词“潜谋大事”、“私怀倡议”、“第一罪人”。
第一罪人,这好解释,胤礽出生后皇后撒手人寰,康熙和皇后感情极其深厚,加上胤礽一出生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所以康熙帝对胤礽百般呵护,而且胤礽又是嫡长子,本来就该是顺序继承人,所以在两岁的时候,胤礽就被授予太子宝座。
胤礽的亲娘是索额图的侄女,他俩有着血缘关系,所以按关系说,索额图算是个外戚,说起来,索三这个家族中不起眼的庶子能爬上来主要还是靠擒鳌拜,算是凭本事干出来的,后来权利越来越大,人就不大规矩了。
明珠和索额图是朝中两派,水火不容,康熙懒得管,反正有好处,谁的小弟办了出格的事,另一方都是照死捅来捅去的,皇帝落个心明眼亮,都省得自己查了,也类似驴象之争,见天的你喷我,我喷你,一通骂战下来,各自的黑底就都暴露出来了,康熙优哉游哉,这就是帝王心术。
简单说,后来的索额图越来越不受待见,但他一个掌权掌惯了的人,哪里受得了这种政治冷遇,那时候康熙对索额图还比较放心,也想让他教教胤礽政务上的事,所以对他俩经常见面的情况并不排斥,这就麻烦了。
这俩人隔代亲,一个抱怨命苦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一个抱怨郁郁不得志频遭打压,看来只有康熙帝挂了,他俩才能顺心,一个当上了皇帝,一个继续把持朝政,于是乎,二人围绕着如何实现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就是所谓的“私怀倡议”、“潜谋大事”。
而将自己悉心培养的乖宝宝“毁于一旦”的,必是索额图的挑拨离间和恶毒奸计,这就是所谓的“第一罪人”,至少康熙帝是这么认为的。
常言树倒猢狲散,这可不是绝对的,索额图入狱后,猢狲们天天派人“潜入”宗人府打探消息,因为猢狲们不放心,索三一交底,大家全玩完,最后狗急跳墙,竟然图谋劫狱把索额图救出来。
打小报告的人有的是,康熙帝马上就知道了,下了密旨,让胤祉和胤禩夜审索额图(档案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后,两位皇子又密奏了审问记录,查无实据,没有问题,不过此时的康熙帝也没有耐心再留着索额图了,毕竟立过大功,打杀了会见血,索性赏个全尸,你不是爱贪污图享受么,我饿死你得了。
谁是胤礽教育方面最大的罪人?
其实在胤礽的教育方面,最大的败笔是康熙帝自己,康熙帝先是折辱了太子师,让太子和康熙一样,对师傅没有任何礼貌,师傅让胤礽背书,好嘞~我坐着背,你跪着听······
康熙帝还痛斥胤礽把师傅推到池子里,差一丢丢淹死······其实因为师傅一句并算不冒犯的话,先毒打师傅流放其全家的就是康熙本人,这可真是“言传身教”呀,爷俩一个毛病。
为了胤礽方便花钱,康熙帝指定胤礽的奶妈的老公任职内务府总管,好玩意儿都被胤礽折腾没了,康熙根本不管,等到一废太子的时候,他要法办内务府总管,胤禩为什么不办呢?
拉不下脸呐,全世界都知道这人是你安排到内务府方便胤礽花销取用的,一废太子你法办人家,这说不过去吧,胤禩一拖,得,康熙找机会连他一起办了。(还有其他事,并非只因这事。)
康熙帝对胤礽的无限宠溺是造成胤礽悲剧命运的最大因素,从史料上看,胤礽的所作所为还真就是个被宠溺坏了的孩子,一个四十多岁的孩子,怪谁呢。
.
我们在影视剧《鹿鼎记》中看到帮助康熙皇帝除去鳌拜和平定三藩叛乱的功臣是韦小宝,但其实在历史上是没有韦小宝这个人物的,而韦小宝的原型人物一定程度上参考了索额图。
索额图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参与过很多的重要事件,例如帮助十六岁的康熙铲除权臣鳌拜,那时候的索额图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康熙的年龄还小,还没能掌握朝中的大权,朝中的权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鳌拜身上,而鳌拜经常安排自己的势力进入朝廷,让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铲除异己,对当时想要夺回权力的康熙来说,鳌拜是心腹大患。
而索额图也看出康熙想要除掉鳌拜,便和康熙一起设计除掉鳌拜的计划,康熙整天装作很爱玩乐的样子,让他身边的小侍卫整日练习摔跤的布库游戏给他看,鳌拜看到皇帝沉迷于游戏中,无心朝政,还十分开心,就对皇帝没有什么防备之心,于是康熙就找准时机把鳌拜召唤入宫,用事先割掉一条腿的椅子给鳌拜坐,趁鳌拜摔倒的时候让几十个小侍卫上去压制住鳌拜,鳌拜就这样被抓住了。索额图在此次擒鳌拜的行动中出了不少力,就被康熙升认为国史院大学士。
还有在康熙平定三藩的时候索额图也积极出谋划策,他所提出的建议都被康熙所采纳,为镇压叛乱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就连礼亲王昭梿也说索额图的功劳功不可没。这时的康熙也十分信任他,甚至还派他做清朝的代表去与沙俄谈判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一时期的索额图权力极大,而人的权力一大,行事就会变得毫无顾忌,做法也变得嚣张跋扈起来了,而康熙对他也开始有所猜疑了,便提拔和重用纳兰明珠,与他分庭抗礼,让他们相互制衡。
到了后来,受到索额图提拔重用的高士奇,因忍受不了索额图的谩骂折辱,就背叛了他,转而投靠了纳兰明珠,还对皇上说出索额图的所作所为,康熙对他的猜忌又加深了一层,但也没有立即处置他。
让康熙对索额图下手的事件是他参与了皇太子的争夺皇位的漩涡中,而康熙一开始是想试探他与皇太子的关系,便下令让他到德州去伺候生病的皇太子,在这几个月中,皇太子与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皇太子的行事作风也让康熙越来越不满意了,还经常作恶多端,康熙认为是受到了索额图的影响,就训斥了他。
后来皇太子还准备谋反,但事情败露了,康熙就更加生气了,认为这是索额图唆使的结果,就下令把他抓进宗人府,还趁此机会引出其同党,将他们一网打尽。
就这样,一代权臣因为晚年参与了皇太子争夺皇位而被处死,家人也受尽了牵连,和他有关的那些人也受到了打压,而他自己最后也饿死于宗人府,他之前所做的那些功绩也都被康熙给否定了。
康熙皇帝亲政以后,第一个对手便是号称满清第一巴图鲁的鳌拜。所以帮助康熙制服鳌拜的人,自然是康熙最看好的臣子。
在小说中,这个人是韦小宝,可是在历史上,这个人便是索额图。索额图是四大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也是康熙皇帝的皇后,赫舍里皇后的叔叔。所以索额图跟康熙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索额图帮助康熙擒拿鳌拜,并且剿灭所有鳌拜党羽。
可以说索额图原本是没办法发家的,因为他老爸索尼在辅政的时候,岁数实在是太大了。索尼虽然是首辅大臣,可是压根就制约不住鳌拜,没多久就死掉了。
所以索额图并没有沾多少老爸的光,因为鳌拜掌权以后,将自己的党羽安插在朝中,索额图也从吏部侍郎的职位上转成了一等侍卫。也正是他成为侍卫以后,才跟康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康熙当时也慑于鳌拜的强权,所以跟索额图商量着如何制服鳌拜。在索额图的帮助下,康熙趁鳌拜不备,将其抓获。索额图带着自己的人马,也将朝中鳌拜的党羽一网打尽。
鳌拜被解决以后,14岁的康熙终于真正掌握了朝中大权,这一切都要依靠索额图的帮忙。所以康熙朝索额图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索额图与明珠互相争斗,康熙渔翁得利。
索额图逐渐成为了康熙朝的重臣,而且又是康熙赫舍里皇后的叔叔,更是太子胤礽最信任的人,毕竟是有亲戚关系。而除了索额图以外,康熙还有一位重臣,那就是纳兰明珠。看到纳兰两个字,很多人都会想到纳兰性德,明珠就是纳兰性德的父亲。
与索额图互植党相倾轧。索额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於朝士独亲李光地。明珠则务谦和,轻财好施, 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与徐乾学等相结。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清史稿》风水轮流转,明珠的得宠,让索额图在朝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这是索额图所不希望看到的,而且明珠的妹妹嫁给了康熙,为康熙生下了大阿哥胤褆,也是太子争储的重要对手。索额图对明珠那是恨之入骨,两个人的敌对状态一直到死都没有化解。
这正是康熙想要看到的现象,过去鳌拜一家独大,导致康熙拿不到权力。现在康熙有了权力,也不能让索额图一家独大,跟自己来分享权力。所以康熙故意扶植起了明珠,以此来对抗索额图。明珠不负众望,确实做到了跟索额图分庭抗礼的地步。
索额图参与储位之争,甚至有谋逆之意。
索额图其实是比较有能力的大臣,他曾经参与过于沙俄谈判的事情,并且主导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算是当时东北人的恩人。可是他在康熙远征噶尔丹的时候,参与到了谋逆的事情当中。当时康熙所喜欢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胤礽,还有一个则是大阿哥胤褆。这两个人都是有希望继承大统的。大阿哥战功卓著,胤礽是太子,所以一时还看不出谁胜谁负。
朕为一意前进,以剿灭噶尔丹为念。况尔大臣俱系情愿效力,告请从军之人,乃不奋勇前往,逡巡退后,朕必诛之。不知索额图、伊桑阿等视朕为何如人……且大将军费扬古兵,与朕约期夹击。今朕失约即还,则西路之兵不可问矣!---《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索额图自然是想要帮太子一把,所以趁着康熙远征的时候,开始为太子规划登基的事情。当时据说康熙身体已经不好了,索额图认为必须要做好双重准备,不能让大军的军权落在大阿哥胤褆手里,所以索额图派人前往军营。
就是这件事办坏了,因为索额图的行为,在康熙看来,是为了谋害自己。即使不是,那也是派人来看看康熙有没有死掉,这也是大不敬之罪。明珠这边也不是好惹的,他策反了对索额图有意见的大臣高士奇,高士奇更是在这个时候抖出了索额图的一系列罪行。
康熙皇帝赐死索额图,否定了索额图的所有功绩。
高士奇是导致索额图被杀的重要原因,因为他说出了很多索额图的劣迹。高士奇出身不好,家里比较穷,但是他善长诗词书法,所以被索额图看中留在府中。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索额图便将高士奇推荐给了康熙,希望朝中多一个他的党羽。
高士奇在做了高官以后,深得康熙信任。而索额图依旧看不起高士奇,这让高士奇十分不爽,于是在明珠的拉拢下,高士奇叛变了。
高士奇的叛变对索额图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因为高士奇是索额图内部人员,知道很多索额图的秘密。这些事情全都被康熙知道以后,康熙非常震怒。加上之前的储位争夺事件,康熙终于忍无可忍。在远征回来以后,便将索额图给赐死了。至于是不是被饿死的,这个是有争议的。
索额图被赐死以后,索额图的所有党羽也都被康熙一网打尽,索额图的两个儿子也同样被康熙赐死。他的罪过康熙难以启齿,所以我们也不清楚细节,只能否定了他过去所有的功绩,索额图被康熙评为大清国第一罪人!
总结:索额图是精明能干之臣,只不过他忘记自己的主子是康熙。
不得不说索额图是非常聪明的人,他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从一名侍卫成为首席大学士,掌握相权,这是相当不容易了。而且索额图支持太子本身也没什么错误,毕竟总是要站队的,为什么不站在自己家亲戚身边呢?
只不过索额图遇到了比自己还要聪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堪称千古一帝,这脑袋瓜子比索额图还要机灵。所以索额图想要在康熙面前抖机灵,其实才是最愚蠢的事情。遇到聪明人如果你没有他聪明的话,那就装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