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兖州

兖州

历史地名

①古 “九州” 之一。《尚书·禹贡》: “济、河惟兖州。” 《尔雅、释地》: “济、河间曰兖州。” 《周礼·职方》: “河东曰兖州。” 济指黄河以南自今河南武陟东北流至今山东利津南入海的古济水,河指自今河南武陟东北流至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据汉刘熙 《释名》: 兖州 “取兖水以为名”。兖水又作沇水,即济水。

②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地区,北至茌平、莱芜,东至沂水流域,东南至莒县、平邑、兖州、鱼台、单县,南至鹿邑、淮阳、扶沟等市县,西南至开封、濮阳等地。东汉时治所在昌邑县 (今山东巨野县东南)。魏晋时移治廪丘 (今山东郓城县西六十四里),辖境逐渐缩小。南朝宋移治瑕丘城 (隋置瑕丘县,即今山东兖州市)。隋大业二年 (606) 改为鲁州,唐武德五年 (622) 复为兖州。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曲阜、泰安、莱芜、汶上、宁阳、泗水、邹城等市县地。宋代兖州治所在瑕县 (金改嵫阳县,即今兖州市)。明洪武十八年 (1385) 改为兖州府。

③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仓垣城 (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晋书·地理志》: 前秦苻坚灭燕后,置 “兖州刺史镇仓垣”。东晋义熙末废。

④南燕置,治梁父 (今山东新泰市西羊祜城)。《晋书·地理志》: 南燕慕容德以 “兖州刺史镇梁父”。

⑤后燕置,初治东阿 (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后治滑台 (即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十六国疆域志》 卷12: “ 《后燕录》: 建兴二年,垂以慕容楷为兖州刺史,镇东阿。”

⑥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 侨置,治所在淮阴县(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南齐改名北兖州。

⑦北魏天兴中置,治所在滑台 (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后改为东郡。隋开皇间又先后改置杞州、滑州。大业二年 (606) 复改滑州为兖州。三年(607) 又改为东郡。

(1)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周礼·职方》:“河东曰兖州。”《尔雅·释地》:“济、河间曰兖州。”济指自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分黄河东北流至今山东省利津县南入海之古济水,河指自今河南省武陟县东北流至今河北省沧县东北入海之古黄河。兖州即指济水与河水之间地区。(2)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东省西南部:北至茌平、济南、莱芜,东至沂河流域,东南以莒县、平邑并泗水东岸为界,及河南省东部:南乐、濮阳、延津、开封、尉氏以东,扶沟、淮阳、鹿邑以北地区。东汉治昌邑县(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其后屡有迁移,辖境逐渐缩小。南朝宋移治瑕丘城(隋改置县,北宋改瑕县,金改嵫阳县,即今山东兖州市)。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为府。(3)东晋咸和中侨置,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名南兖州。(4)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侨置,治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南朝齐改名北兖州。

兖的字典解释 兖 ǎ 〔兖州〕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笔画数:; 部首:亠; 笔顺编号:

州的字典解释 州 ō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杭州。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笔画数:; 部首:川; 笔顺编号:

一名凌山。又作勃达岭、凌岭、绫岭。即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口。为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山隘。《新唐书·地理志》 温肃州: “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又四十里度拔达岭。” 玄奘赴天竺经此。 古山名。又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