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怎么改善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怎么改善

临床上导致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的原因比较多,需要先查明具体的病因后,才能够进行改善。

如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红细胞贫血、脾功能亢进等,这些疾病都可引起人体内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

1、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受到损伤,巨核细胞不能正常地分裂成血小板而引起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

临床上常采用环孢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较严重,也可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2、白血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从而产生大量滞留在细胞发育不同阶段的癌细胞,骨髓中生成的异常白细胞过多,而引起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

但是白血病的类型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治疗,常用治疗方法为使用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等药物进行化疗,通过化疗杀死骨髓增殖的白血病细胞而改善症状;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是体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攻击自身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大量破坏,导致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

临床上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甲泼尼龙,以及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4、巨幼红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人体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等而引起细胞发育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使体内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可通过积极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等元素进行治疗;

5、脾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且伴随着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如红细胞、血小板等,从而导致体内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

对于感染引起的脾功能亢进,需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曲松钠等,必要时可选择脾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当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发现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要注意进一步完善超声等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