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可以用龙胆泻肝丸,中病即止。 1“经常易怒,发脾气,眼干”,有肝火旺的倾向,但还不能依此而诊断为肝火旺。 2中医诊断疾病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才能做出诊断,目前患者信息(资料)不全就诊断为肝火旺,就处方开药,不符合中医的看病原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3肝火旺应该会出现口渴欲饮,小便黄,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如果出现了以上的这些,特别是舌象(舌红苔黄)、脉象(脉弦数),就可以诊断为肝火旺。 4建议去正规中医院看中医,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盲目服用中成药,可能会产生远期副作用。 中成药——舒肝散,可以按说明进行服用,非常有效。 食疗的话,薏米莲子粥较好。用莲子芯泡水喝也能平肝。 肝火旺经络做到不生气,多吃木瓜。睡前用热水泡脚。多按摩胆经。都是去肝火的好办法。建议看下人体使用手册这本书,到处都有卖。对调理身子很有帮助。 预防肝火上升或是要清肝火,中医常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银花、绵茵陈调治,效果不错。方法如下: 1、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 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 (注:以上为1至2人的分量,可根据人数增加。) 2、金银花15克、绵茵陈15克 将金银花、绵茵陈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即可代茶饮。可用黑糖或片糖或蜂蜜调味。 此外,预防肝火上升,也可喝“枸杞菊花茶”,方法如下: 枸杞先煮30分钟,加入菊花后再煮3分钟,就可作茶饮,适用于头晕脑胀、眼赤目乾,经常用脑者。 养肝可多吃猪肝或鸡肝,尤其是那些看东西经常模模糊糊,用神太多者。 喝梨水去肝火: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当人体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会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丛世局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渗让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 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 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经常气郁上火烦躁不安者,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 症见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甚则微咳。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嗳腐吞酸,呃气上逆,脘腹胀满,饮食少进。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肾、膀胱、大小肠部位),表现为大便干,小便少且黄赤,混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多,甚至带黄。 从食疗保健角度来看,总的原则是,平时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返氏,最好少吸烟,少饮酒,甚至戒烟酒;少食过于油腻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 如有轻微上火现象,平时可以吃些梨、藕、柿饼霜类的食品。 肠胃系统有火者,可以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增加肠蠕动。如果大便干燥时,可以每日饮蜂蜜50~100克。身体比较健壮的人,可以吃槟榔片,以助消化。 症状明显者,可区分情况服用下列药物:中焦有火,可以服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炒焦)、焦四仙(焦三仙再加焦槟榔),也可以服鸡内金、五香槟榔糖(槟榔为主要成分加上砂仁、豆蔻等消食行气的药制成),下焦有火,可以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等。也可以吃单味药生槐花、生地榆等。如果阴痒剧烈可买点蛇床子熏洗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