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第二十二条军规”用来形容什么?

《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的英文名字“Catch-22”,已经成为英语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 自相矛盾的、“坑爹”的、荒谬的、带有欺骗忽悠性质的暗黑规则的代名词。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地中海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即皮亚诺萨小岛上,轰炸手约塞连上尉像一只惊弓之鸟,在一片混乱、荒谬与恐惧中,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而进行一切努力。

在这个岛上,他生活的惟一目的就是逃避作战飞行。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装病住进医院,因为他发现惟有那里才是最好的避难所。最后,他还是准备开小差逃到中立国瑞典,去那里度过他的幸福生活。

创作背景

二战开始之前,美国政府鼓动青年人去参战,宣称这是为了自由和平、光荣、荣誉而战。年轻的士兵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加入了这场所谓光荣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受害的是那些无辜搜宴的平民百姓,而得利的却是那些统治阶级、投机倒把的商人们。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的生活从根本上受到了歇斯底里的麦卡锡主义的污染和破坏,关于这一点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第21章有所涉及。美国国内民权运动以及越南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形势的动荡,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一切事情都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念。

此外,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虽然赋予人们一种力量增强的感觉,但是却剥夺了生活本身的最后一丝神秘,而越发使人疏离人类的本性。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伍漏芦动摇了人对上帝和宇宙的坚定信念,人们从基督教里再也寻觅不到精神的慰藉。

《第二十二条军规》就诞生于这样的特殊语境中:上帝与基督教日益丧失过去曾被广泛承认并发挥道德和精神向导的基石作用。

海勒在二战期间是美国空军的投弹手,曾在意大利和法国上空执行过六十次战斗任务,他丰富的军旅生活为他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提供了写作素材。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在1955—1961年创作的,期间他在纽约市一家制作广告册的销售公司工作。

“第二十二条军规”用来形容什么?

创作手法

作者在小说中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使整个作品没有一条完整的情节发展线索,也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充满着混乱,喧闹,疯狂的气氛。但作者同时强调的是一种“严肃的荒诞”。小说显然以美军来比喻整个美国社会,从它内部的肮脏,腐败,堕落可以判断出它的本质,尤其是那些高踞众人之上的官僚们。

所以,小说的特殊艺术形式和内容并非为了卖弄荒诞的技巧,而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它的主题。正如哈里斯在《美国当代荒诞派小说家》(1971)一书中所指出的:“海勒的小说尽管技巧上有所创新,事实上却在遵循特定的文学传统。

《第22条军规》归根到底是一部激进的抗议小说,像《愤怒的葡萄》和《美国的悲剧》一样,他的抗议是指向美国的现行权力中心。”

作者在不经意的调侃之中,显露出锐利的讽刺锋芒,直指荒诞的要害,初看忍俊不禁,细品余味深长。作者常常将相互矛盾或褒贬义相对的词汇与句子故意搭配使用,如佩克姆准将夸口:“我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出自《王尔德悖论》)。

丹尼卡医生说:“救命可不是我的事”。某上校“发觉自己仍然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类似呆伯特法则),迈洛说:“我这人从不说谎腔带,只是在需要时才说谎”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第二十二条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