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使用“衡阳雁”典故。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这个典故的意思主要在于思归和传书。因此,它也常和“雁足传书”连在一起用。
2,该诗句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全诗原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白话文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敏困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扩展资料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桥橘念气概和壮志难酬,又借衡阳雁归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思乡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的艰苦生活。
上片着重写景。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伍高恋之意。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表明了边塞战士的思乡归家之情,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又抒发了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写的是雁去后的情感,写边关战士们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