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90后女孩捐献器官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则90后捐献器官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90后的詹晓敏愿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眼睛捐献出去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光明,詹晓敏说,如果哪天我不幸发生了意外,希望身体里那些健康的器官能帮助更多的人。

90后女孩捐献器官是怎么回事?

从2015年起,我国已经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来源。目前器官供体缺口仍大,况且登记捐献与实际捐献是两个不尘旦碧同的概念,事实上,每100个逝世的人中,只有1人才有可能符合捐献的医学条件。  

90后女孩捐献器官:愿让自己再活一次

今年4月,25岁的詹晓敏在永川红十字会办理了器官捐献手续。很多朋友对她这种做法表示不理解,有朋友甚至说,“社会回报你了什么?你要这样去回报社派举会,你真是太伟大了。”

面对朋友们的不理解,詹晓敏认为器官捐献这件事,与伟大无关,更与年龄无关,自己只想将器官捐献出去,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是当初詹晓敏选择捐献器官而不是捐献遗体的原因。

90后女孩捐献器官是怎么回事?

詹晓敏认为,捐献遗体和捐献器官的意义是不同的,捐献遗体是将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教学,给中国的医学事业做贡献,而捐献器官是把自己健康的器官用于需要的人身上。

对她来说,后者的分量更重,也更能将愿望落到实处。死后,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别人身上,相当于又重新活了一次,意义重大。

让詹晓敏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很多人无法理解甚至反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但依然有人赞同、支持她,她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我把这件事给我父亲讲了之后,我父亲对我的做法给予了支持,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欣慰。”詹晓敏说。

如今,在永川妇幼保健院当护士的詹晓敏依然关注着器官捐献方面的消息,“我只想去帮助别人,所以我就这样做了。”詹晓敏说。

“朋友们都说我的眼睛很漂亮,所以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发生了意外,我希望自己这双漂亮的眼睛能给更多人带来光明。”钟恩说。

90后女孩捐献器官是怎么回事?

今年5月,22岁的钟恩在永川红十字会办理了器官捐献手续,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钟恩初次了解到器官捐献方面的信息是在高中时期,那个时候,“死后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的想法便在钟恩脑海里生根发芽。

“这件事情我在考虑,也了解到很多器官捐献方面的知识。”钟恩说。

今年5月,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后,钟恩决定去永川红十字会办理器官捐献,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眼睛捐献出去。

“捐献眼角膜这件情我一直不敢告诉我的父母,害怕他们不接受。”钟恩说,但我不会动摇,会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去帮助那些盲人朋友,给他们带来光明。

改变观念 把爱留下

专家对金融界保险表示,目前各地规定不同,志愿者登记时原则上需要征求直系亲属意见,得到家迟州人的支持。实际捐献时需要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直系亲属书面签字同意。自然人愿意死亡后捐献器官的,应当有同意捐献的书面证明;只有同意捐献的口头意思表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其配偶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二)没有配偶的,有其父母或者成年子女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三)没有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的,有其二名其他近亲属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四)没有任何近亲属的,有其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养老机构等组织以及二名医师的书面证明。 ”

如果只是自己愿意捐献并未征求过父母意见,后期捐献会比较复杂。

90后女孩捐献器官是怎么回事?

全国捐献案例增加 器官供体缺口仍大

2016年10月17-1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高级研讨会议上得出数据:“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国大陆已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8866例,捐献大器官近2.5万个;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累计捐献2950例,较去年同期增加50%,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捐献总数。”

专家建议:将器官移植纳入医保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器官移植相对高昂的手术费,也使一些病人望而止步。肾移植手术大概需要20万元,肺移植手术最高可以达到五六十万元,这对患者来说难以负担,但如果能将肾、肝、肺、心的移植纳入医保,将使许多患者获益,也有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洁夫曾提交建议将肾移植纳入大病医保,后人社部给予了积极回应。2017年“两会”召开,黄洁夫再次建议将肝移植、肺移植、心移植逐渐纳入大病医保或大病救助范围。

器官捐献,这项在21世纪才在我国起步的事业,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