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从苏联回来的28个半,是谁,名单?28个人名单?

从苏联回来的28个半,是谁,名单?28个人名单?

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因  此,这所大学才会以孙中山的名字出现。尽管这所学校以孙中山的名字命  名,但其招生的对象并不仅限于国民党人,而是包括更多的共产党人在内  的中国学生。可以说,中山大学是为当时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  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  比如,在中山大学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学生名单中,就有如下一些人的  名字:  蒋介石之子蒋经国;  冯玉祥之子冯洪国;  冯玉祥之女冯弗能、冯弗伐;  邵力子之了邵志刚;  叶楚伧之子叶楠;  于右任之女于秀芝。  当然,与一般人不同,这批国民党要人的子女都是以"保送"的方式  被送进中山大学的。与这些"幸运儿"相比,其他人则只能通过另外两种  方式实现去中大的愿望:报名考试,接受选拔;或由组织上秘密推荐选  派。  从1925年开始,到1929年,每年都有一批人由中国远涉重洋,辗转赶  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几年里,莫斯科成为当时中国的革命精英荟  萃的地方。  1927年7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声明:"取缔"中  山大学,并与之断绝一切关系,同时命令各级组织严禁再向莫斯科派遣学  生。1930年夏,莫斯科中山大学宣布解散,走完了短短5年的历程。但  是,中山大学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却是相当深远的,其中"二十八个半布  尔什维克"就是在中山大学诞生的。  根据普遍的说法,都认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在1929年夏召  开的中山大学"十天大会"上诞生的。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有28个人投票  赞成党支部局的意见,还有一个"摇摆不定的人",忽而赞成,忽而不赞  成,"二十八个半"便由此而来。  这种说法,基本上是可信的,但还存在一些错漏之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被称为"二十八个半"头头的王明,其实那时候  并没有出席"十天大会"。早在1929年3月,王明就被共产国际派回了中  国。  因此,可以这样说,"则嫌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一专用名词是在卜数  "十天大会"上产生出来的,但其具体人物则不是在那次会议上确定的。  也就是说,在大会上投赞成票的人,不一定就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  维克"中的人;没有参加那次大会并投赞成票的人,也不一定就不是"二  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人。  事实上,人们是借助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一专用名词,来  讥讽和嘲笑当时以"百分之百正确的布尔什维克"自居的王明和他的追随  者。  笔者曾经看到过六七份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名单,其中  涉及到52个人。在不同的人所开列的不同名单中,具体人选各有不同。但  耐人寻味的一点是,所有开列名单的人几乎都是当时就读于中山大学的实  地见证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众说不孙弊手一的情况,原因即在于"二十八个半"并不  是完全根据"十天大会"的表决情况而确定出来的。  那么,"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究竟具体指谁而言呢?  一般来说,在所有的名单中,至少有两个人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是  "二十八个半"的头头王明,另一个是被称为"半个"的徐一新(原名徐  以新)。  当然,根据各种资料来看,另外27个人的名单也是不难确定的。  比较通行的说法,"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指以下29个人而言  的,他们是:  王明、博古(秦邦宪)、张闻天(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泽  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子述、何克全(凯丰)、杨尚昆、夏曦、孟庆树  (绪)、王保(宝)礼、王盛荣、王云程、朱阿根、朱自舜(子纯)、孙  济民(际明)、杜作祥、宋潘(盘)民、陈原(源)道、李竹声、李元  杰、汪盛荻、肖特甫、殷鉴、袁家镛、徐以(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