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核桥林”这个名字首次出现,是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但事实上,东林核心人物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在此之前便已名闻遐迩。一般都把东林之始定在万历二十一年,但也有人认为,东林之始可追溯到万历初年张居正的夺情之争。张居正倒台后,御史们在奉旨清算张居正追随者时,胡言乱语地改坦猛给任何自己看不惯的大臣扣一顶‘张党’的帽子,最后连万历皇帝也看不下去了。他愤怒地质问御史们:“如果皇帝任命的人都不中他们的意,都是贪官污吏,那他们推荐几个清官和忠臣呀?”这些以忠诚勇敢闻名的御史们哑口无言。的确,除了指责别人外不做任何事的人永远不会出错。东林党中大多是儒生,其建立的初衷也许确实是为了拯救日益倾覆的王朝,但因为其缺乏明确而有效的治国方略,只有不切实际的空想蓝图,却并没有将其实现的能力。东林党提倡“不务空谈, 主张躬行实践, 不是为讲学而讲学, 而是要过问政治, 以达到经世致用。”但从结果看,除了践行“过问政治”这四个字外,他们的行动与口号再无联系,东林党将过多的经历花在了政治斗争中,渐渐忘却了他们入仕的初衷。“他们从不曾提出过救治国家的政纲,长于内争,短于治国、治军。”东林党的过失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阉党倒台之后,东林党人集团势力愈发壮大,导致明末文官地位远高于武官,在内忧外患之际限制武官的权利,并在危机时刻仍然克扣军饷、干预军队,影响军心。2、过于抬高士大夫的地位,对手工艺者、商人极为鄙视,严重阻碍明朝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中国也在这一时期逐渐被人赶超,中国落后源于明朝,一点也不为过。3、东林党在拥有社会财富的同时,反而不用纳税,加上重农轻商信段的政策,使得国家财政收入主要靠剥削农民取得,加剧社会矛盾,碰上天灾人祸,活不下去的农民铤而走险,农民起义层出不穷。4、过于干涉朝政,架空皇帝,自己又不作为,导致后期明朝的政策不能有效实施。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形成的文官集团,其所作为很难与他们标榜的初衷联系在一起。这种抱团行为,与其说是为了“拯救日益颠覆的王朝”,不如说是他们为了使自己在朝中更有话语权,便于政治斗争的手段。在国难当头之际,东林党人仍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党争,他们与皇帝斗,与阉党斗,阉党覆灭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排除异己,限制皇帝的权力,内部也会因政见不同而相互排挤。虽然东林党内部确实不乏东林六君子左光斗以及史可法这样的忠义之士,但回顾明末的历史,即使再客观的评价,也不得不承认东林党对明朝的灭亡负有很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