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刘禹锡,自称中山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後。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发动了永贞革新。但在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压力,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经御史中丞裴度以其母年迈为由说情,改授连州刺史。因为思想的极度苦闷,刘禹锡开始将佛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与僧人多有往来。晚年因裴度推荐,改官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会昌二年(842年)秋逝世,享年71岁。
文学成就:刘禹锡擅於写诗,诗风敢言豪迈,多有讽蚂闹刺权贵之篇,有「诗豪」之称。其诗作受到当时的众多诗人及民众的喜爱,其与白居易的交情甚笃《柳枝词》《竹枝词》《乌衣巷》均为名篇。
《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桃千树指当时的权贵。诗中暗讽自己遭贬谪後,那些因巴结奉承而得势之人。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种桃道士暗只打击王淑文等人的权贵慧物姿,桃花净尽则讽刺他们的失势。此时刘禹锡回京师,再度得到重用。
此外,刘禹锡在唐代古文运动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鄙弃骈体文,认为文章应该是「见志之具」,重视论说文,骚赋也比较有特色。其中最有分量者如《天论》、《华佗论》、《明贽论》等。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此篇借物抒情的名篇,在两岸都收入教科书里。
评价:刘禹锡前绝是中唐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政治上亦多所建树,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不屈权贵的斗争精神,使的他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