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素瘤按照生长模式,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临床亚型:
多由肢端雀斑样痣发展而来,皮损表现为色素不均匀、边界不规则的斑片,若位于甲母质,甲板及甲床可呈纵行带状色素条纹,进展快,常在短期内增大,发生溃疡和转移,存活率低。
好发于老年人曝光部位,由恶性雀斑样痣发展而来。
皮损为淡褐色或褐色不均匀的色素性斑片,伴有暗褐色或黑色小斑点,边缘不规则,逐渐向周围扩大,生长慢、转移晚。
皮损初起为蓝黑或暗褐色隆起性结节,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迅速增大成乳头瘤状、蕈样,可形成溃疡。
由浅表黑素瘤发展而来,皮损比恶性雀斑样痣小,直径很少超过2.5cm,呈不规则斑片状,部分呈弓形,棕黄色、褐色或黑色,亦可呈淡红色、蓝色和灰色,皮损出现丘疹、结节、硬化、溃疡提示预后不良。
黑素瘤的病因不是非常明确,可能和癌症病史、黑素瘤家族史、免疫抑制或免疫紊乱、日晒、外伤、病毒感染、年龄增大等因素有关。
手术切除为原发性恶性黑素瘤的理想疗法,已转移患者可采用化疗或联合化疗,肢端雀斑痣样黑素瘤可采用局部灌注化疗。放射疗法对缓解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的压迫症状有一定疗效,亦可缓解骨转移所致的疼痛。
此外,可尝试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以上治疗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