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亦称佛厘、佛狸伐。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于泰常七年(422年)受封泰平王,拜相国,加大将军,不久被立为皇太子。次年继位,四出征伐。他先亲征胡夏,克长安、统万,擒夏主赫连昌;继攻平凉,逼赫连定败走上邽,终为吐谷浑所获,送至平城处死。太延二年(436年),取龙城,灭北燕。太延五年(439年),取凉州,俘北凉主沮渠牧犍。又屡次出兵北击柔然、高车,遣将袭吐谷浑,采取镇抚兼施之策,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与南朝宋对峙。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拓跋焘率军10万南下围悬瓠,直抵瓜步,遭到宋军顽强抵抗而撤退。同年,兴国史之狱,屠戮崔浩等门阀士族数千人。
拓跋焘在位期间,注意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两次改定律令,以宽刑省罚,平息民怨;创行新字,兴办教育,于平城东建太学,祀孔子,命王公卿士子弟皆诣太学受业;禁断巫觋,信道灭佛;增辟垦田,移民牧畜,对社会发展起过一定作用。统一北方后,采取“随俗而治”的方针,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但连年征战导致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连续不断。
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焘为宦官宗爱所杀。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想要了解更多“拓跋焘(北魏第三位皇帝)”的信息,请点击:拓跋焘(北魏第三位皇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