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克尔瑞数据,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碧桂园又拿到第一,共3723.1亿元。权益金额则排在恒大后面,屈居第二。 疫情对2020年上半年房企的销售、交付、结算等各方面的经营节奏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自3月以来市场热度回升,规模房企抓住市场窗口期,供货节奏及营销去化力度加码。 疫情的影响下大家都在拼命,碧桂园还能拿到销售第一,说明确实实力深厚。 但是近几年,碧桂园的名声一直不太好,丑闻频现,业主投诉不断,时不时看到底下项目有业主维权的新闻。
一边骂声不断,一边却销售第一?
1.错位竞争三四线 碧桂园的问题很大程度来自于它极度高周转策略。地产行业的高周转模式已经成为常态,但是碧桂园却是高周转里的极致,没有哪一家房企的高周转比得碧桂园。 摘牌当天出图,拿地后四个月开盘,五个月资金回笼,六个月资金回正。有报道称,碧桂园已将“高周转”标准由“456”提高到了“不可能完成”的“345”。 碧桂园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军功章有高周转的一半。 然而高周转就意味着工期缩短,而当工期缩短到一定程度,多少都会影响到建筑的建造质量。另外出问题的也不只是建筑质量,为了快速回款,销售也是胡乱承诺业主各种利好,只为了把房子卖出去,但交房后兑现不了,引发了更多售后问题。 如果说碧桂园房子真的这么差,为什么还能一直卖这么多? 有个互联网用语叫做“五环内的偏见”,说的是当我们扎根在一个地方,容易以为看到的就是全部。 中国市场很大,或许碧桂园整体质量没有万科融创这些好,但怎么也胜过无数不知名的开发商。 根据2019年碧桂园财报,56%合同销售都在三四线城市。
很多人住在一二线,很容易就觉得房子应该都是很完善的,再放眼望去人群都是高学历,有钱人。 好像所有人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豪宅,跑车,奢侈品,却忽略了中国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现状。 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能够凭借“5环外”的群众成长起来,而在它长大之前,甚至没有得到竞争对手的重视。 现在大家知道下沉市场的重要性,很多人觉得拼多多的东西质量差,但不妨碍还有更多人对它有需求。当所有人都去消费升级,那么多消费不起的人,只能消费更差的东西,因为没得选择。像拼多多这样的平台的出现,对于下沉市场来说,价格低且质量又比很多小摊小贩的东西好,不买它买谁呢。 同样的道理,碧桂园做的很多市场,之前连正规房地产商都没有,很多都是当地土老板,各种房地产乱象。证件不齐,房屋质量差,黑物业,烂尾楼老板跑路,各种“5环内”朋友们可能想象不到的情况。 碧桂园的出现,在很多县城就是最好的选择。 碧桂园迄今覆盖超过1200个城镇,而中国有多少个城镇?那些农村的先不算,光城镇有近2万个,也就是说,宇宙最大房企碧桂园,只去了中国6%的城镇。可见空间还很大。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表示,自己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因为随着农民工工资提升,他们就产生了居住改善的需求,而这些人不会在高房价的大城市买房,也不会在缺乏医疗和学校配套的农村住,因此,他们最大可能会在有学校、医疗等基本配套、且房价在万元以下的城镇居住。 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还存在差距,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近1400万人从农村转入城镇,不仅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也会释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费需求。 由此可见,国内的城镇化的红利还远未结束。 那为什么大部分开发商好像不太做低线城市? 如今大量的房企的总部都在一线城市,策略都是扎根一二线,然后依靠一个核心城市辐射周边,这样的好处就是聚焦,能效能够产出,区域里做大做强。这对于企业来说比较容易管理和运作。而且具备投资价值的一二线肯定是更优质的市场,只是竞争激烈。 而城镇太碎片化,需要一个一个啃,比较难有集群效应,并且听说碧桂园去到的很多城镇,房地产规则尚没有建立完善,所以某种程度上当地的房地产规则,是碧桂园和地方政府一起商讨起来的。这样的难度和麻烦程度可想而知,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所以也不是随便一个开发商就能走或者想走碧桂园的路。 因为碧桂园的进驻和棚改,不少城镇房价都有些涨幅。2018年碧桂园一度叫停了三四线全面覆盖的战略,因为棚改货币化的政策慢慢弱化了,县城房价开始不那么热了。 但一二线城市的限价力度很大,竞争也激烈,在见过好产品的一二线客户中碧桂园没有太大优势。回过头碧桂园继续布局下沉市场。
(2020年6月数据) 继续坚持占领三四线、坚定下沉五六线、谨慎布局一二线。 有做高端市场就有做下沉市场,众多房企重仓一二线,导致资本市场对于重仓三四线的策略颇有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多元化
碧桂园集团的创始人杨国强,是一个非常积极进取的人。杨国强自幼家贫,据说17岁之前未穿过鞋,他曾放牛种田,作过泥水匠。
家贫,没有任何背景,也没读过多少书。崛起于微末之中,却坐到了今天的位置。 杨国强不缺眼光,并且敢于行动和接纳新事物。 例如1992年首次发展顺德碧桂园楼盘。杨国强想方设法拿下了当时碧桂园4000套别墅的项目,不过老板没有工程款,杨国强只能垫付。1993年6月房地产出现泡沫,碧桂园的项目老板拿不出现金,就称将房子抵工程款。当时的碧桂园项目因为位置偏僻,4000套别墅只卖出了3套。 资金断链在即,碧桂园遭遇了生存的危机。几乎陷入了绝境的杨国强后来托关系找到新华社广东分社,本想是想做点宣传。但当时的值班记者王志纲给杨国强支招,提出兴建一所贵族学校,吸引有钱人的儿女就读,并以此带动学生家属买楼定居。这一方案正好切合了已富裕起来的广东市场需求,杨国强果断采纳了这一建议,碧桂园一炮走红,烂尾楼变成了学区房。 杨国强不仅通过贵族学校带来楼盘销售的客源,多达每人30万元的学费,亦为当时陷入困境的碧桂园带来一笔不菲的流动资金。这一案例后来成为中国营销学的经典。 后来,杨国强将学区房的理念加入到商品房中去,所向披靡。1998年,杨国强开始把碧桂园带出了顺德,走向广州乃至全国,一路开疆拓土。
到现在这个时点,单纯的房地产开发赚钱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轻松。对大型房地产企业来说,多元化的战略布局似乎已是“标配”。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TOP30的房企,70%都发布过多元化战略。 恒大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随后又通过投资并购几乎覆盖整个造车产业链; 万科将战略定位从“城市配套服务商”转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做物流地产、商业地产、住宅租赁等等,近期更是宣布进军生猪养殖产业; 碧桂园则打出机器人的“副牌”,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设备及系统,应用于建筑业、餐饮、物业管理、医疗、农业、智能家居、制造业等领域。 “我希望借助机器人的应用,在建筑行业把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50%。智能制造现在已经具备这个能力。”这是碧桂园对机器人寄予了期望,最终更是希望达到无人建造。 不得不说地产转型高科技,杨国强还是那个敢作敢为的杨国强。 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项目自2018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已招募了3256名国内外 优秀研发人才,集中开展重点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测试;累计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获授权327项。 同时应用机器人技术打造先进的无人农场,并结合社区零售,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让利于农户和消费者。在贡献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碧桂园社区及至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生产和提供安全、好吃、实 惠、丰富的农产品。
地产,机器人,农业是碧桂园的三驾马车,多元化现在看还看不出什么眉目,主要看点还是在地产,毕竟跨大行业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从领导层人事变动上来看,2019年5月,博智林第一任具有机器人技术背景的执行总裁沈岗离职;2019年9月,接替沈岗的前西门子终身制高管周小天也提出了辞职。多元化的成果还有待观察。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碧桂园未来的房子,继续追求高周转的同时提高标准化。 3.结语
从碧桂园财务上看,2019年公司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6.34%,净负债率仅46.3%,远低于上市房企平均70%+。2019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为2490亿元,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为1166亿元,可完全覆盖,另有约人民币3167.9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最近还成功发行为期5年不超过13.6亿元的国内公司债券,7月13日上交所上市,利率仅4.19%。 碧桂园2019年在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2512个,分布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2个地级市,总计覆盖1299个区/县。土地储备方面,截止2019年底,权益可售资源超过17022亿元,潜在的权益可售资源7159亿元,足够未来几年发展。同时跟随政策布局大湾区,大湾区权益可售资源3091亿元,占权益货值总额18.16%。2019年全年新增土地价值2256.3亿元,新增土地建面7425.4平方米,皆位列房企第一。 整体上来说,碧桂园财务较为健康,土储充足,只是重仓低线城市的战略颇有争议,最终只能由时间给出答案。目前碧桂园估值基本为历史底部区间,但从行业政策和资金流向上并不偏好房地产,可作为烟蒂股配置,股价何时反转,需看上述两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