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红雨说历史”,在杭州孤山北侧的一处不起眼的绿树掩映中,在一块仅十多平方米的平地上,竖立着一座高不过2米的小塔,上面写着苏曼殊墓遗址,这样静而幽的环境也和先生的一生心境颇为契合。
先生文章哀怨婉转,情诗幽艳情真。但是身着袈裟形象和他流动的字符不相符合。“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或许柳亚子先生对他的评价再贴切不过。
曼殊是先生僧号,第一次听到时,才发现原来僧号也可以这么浪漫,先生中日混血,母亲为日本人。因为他是个私生子,回国遭遇歧视,加上山河破碎,他两度落发为僧。他也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参加当时爱国诗社南社,与陈独秀,柳亚子相识,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辛亥革命的失败,对诗人内心的打击巨大的,悲观,苦闷,颓唐一齐袭来,1918年,胃病严重的他与世长辞,当时只有三十五岁。或许这就是文人吧,一声叹息。
苏曼殊,书画皆通,通晓英法日梵等文字,精通禅意佛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苏曼苏的作品,体会他浪漫悲凉有自有抱负的一生:
本事诗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他的《断鸿零雁记》等小说也是一种离恨上心头,有人说“半是胭脂半泪痕”就是他一生的基调,读读他的文,看看他的人生,沉默片刻,再一声叹息。
文/红雨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