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7月,值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适应教育革命的需要,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当年招收的高中学生始称高中一级。1970年7月初中部停办,学校成为高级中学。至1976年文革结束,共招收九届高中学生,招生范围覆盖无棣县原大山公社,梁郑王公社、大王公社、马山子公社西部,埕口公社南部的初中毕业生,招生采用推荐加考试的方式录取,亦即是贫下中农子弟及特殊优秀的学生,此间学校的毕业生,以务农为主,成了农村党、政、团的骨干,参军入伍、推荐进入大中专学校、亦工亦农者也不乏其人。1992年10月,无棣县第二中学,无棣县无棣县第三中学合并,按全县高中处数排序,学校定名为无棣二中。校址是位于车镇乡的县职业中专旧址。2001年由于校舍出现危房,被迫暂时迁居无棣县城的一个职业院校内上课,2004年,县城新校落成,迁移。现在地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棣新四路15号。
学校占地310亩,拥有教学楼、办公楼、科技馆、学生公寓、大型餐厅等16座主体建筑,总建筑面积51922平方米。学校建有60口标准教室;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了理化生三个学科15口实验室,2口物理、生化数字探究实验室,3口通用技术实验室。学校建有塑胶操场1个,篮球场12个,多功能操场1个,乒乓球台60个,运动场地设计标准高,设施齐全。按照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校配备计算机教室3口,装备计算机 224台;专任教师笔记本电脑人手一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班班通;校园网使教学、管理、办公等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化。学校图书室藏书15万余册,每年新购图书2000余册;阅览室订阅报刊杂志172种,完全能够满足师生课内课外的阅读需求。
立校之初,无棣二中就确定了“坚忍不拔,奋力开拓”的校风、“爱生敬业,启思善诱,博学创新”的教风和“笃行,求知”的学风;迁入新校之后,又确定了“厚德,质朴,顽强,卓越”的校训。学校教育教学追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服务,让家长满意。
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2004年以来,无棣二中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教师,共计114人次获得了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约占现有教师总数的44.4%。计有全国创新写作公开课4人(张振海、刘汉中、蒋翠仙、刘芳英);省优秀教师3人(李月峰、李德武、吴新三);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李月峰);省级优质课获得者4人(徐志华、侯玉娥、孙瑞海、刘静);市级劳动模范1人;市优秀教师2人;市教育局表彰46人次;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教学能手11人;市级创新人物2人;市级优质课获得者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