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顾名思义,就是肿瘤细胞在骨组织内生长、增殖,形成肿块并能够被影像学仪器如X线片、CT等发现,由此可能导致一系列不适的临床症状。
根据骨组织内肿瘤细胞的来源,通常将骨肿瘤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肿瘤细胞来源于骨本身细胞的恶变,如由骨髓细胞恶变而成的骨髓瘤、淋巴瘤等,或由成骨、破骨、软骨等骨细胞恶变而成的骨肉瘤、软骨肉瘤等,我们把这类肿瘤称之为原发性骨肿瘤。
第二种类型是骨组织内的肿瘤细胞由血行转移而来,如肺、乳腺、前列腺等部位的癌细胞转移到骨组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骨转移瘤或骨转移癌,简称为骨转移。还有一种类型的骨肿瘤既不是由骨细胞恶变而成也不是来自远处肿瘤细胞的转移,而是由于骨周围组织,如长骨周围的软组织、肋骨周围的胸膜和肺组织发生的肿瘤细胞直接蔓延,侵犯到骨所致。
通常第一种类型的骨肿瘤有良、恶性之分,且以良性为多见,而后两种类型的骨肿瘤则基本上都是属于恶性。虽然,骨肿瘤不像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胃癌等常见的恶性肿瘤那样被人们所熟悉,但也不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少见。
以来源于骨细胞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为例,美国2007年新发病的病人约4720例,我国年发病率约为1/10万左右,新发病人数超1.5万人,其中最常见的是骨肉瘤,约占35%比例。由骨髓细胞发生的原发性骨肿瘤如骨髓瘤则高出骨肉瘤很多倍,新发病率达到4/10万左右。
骨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发病率是原发性骨肿瘤的数倍,甚至几十倍。
据文献报道,最常见的骨转移瘤是来自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其中肺癌患者有50%、乳腺癌患者有60%、前列腺癌患者有70%左右会发生骨转移。
据上海疾控中心报告,上海市2004年存活的肿瘤病人为134873人,其中乳腺癌占16.88%,约为22.5万人,按照60%乳腺癌患者可能发生骨转移计算,大约有1.3万人左右。
近年来,肾癌、大肠癌、胃癌、卵巢癌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骨肿瘤发病年龄差异很大,某些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的年龄有明显的高峰,以恶性程度最高的骨肉瘤为例,其发病的高发年龄是10-20岁,3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其它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年龄的高峰现象不明显,通常较骨肉瘤年龄偏大。
骨转移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以50岁以上者居多,绝大多数患者都有原发性肿瘤的病史,如数月或数年前曾患有肺癌、乳腺癌的病史,但是并非所有的骨转移瘤患者都有原发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病史,大约有10%左右,甚至更高比例的患者以骨转移瘤如有骨痛、骨关节活动障碍甚至病理性骨折等为首发症状来就诊,最后顺藤摸瓜找出原发性肿瘤。值得注意的是90-95%的浆细胞瘤,60%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是以骨痛等为首发症状来就诊。
以上所述骨肿瘤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骨痛、骨关节活动障碍,少数是以病理性骨折来医院就诊。殊不知,这些症状发生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进入了中、晚期。
绝大多数骨肿瘤的早期是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微的,常常不被患者所注意。以骨肉瘤为例,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资料统计,来就诊的骨肉瘤患者中,90%以上为Ⅱb期即中期以上,大约30%左右已经发现有双肺可见的转移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有延误诊断的病史,由于患者原因延误诊断为38.3%,医生原因36.17%,双方均有延误诊断占25.5%。比延误诊断更为糟糕的是误诊后加上误治,如误诊为运动后扭伤、骨生长痛等,给予推拿、打封闭、拔火罐,甚至是错误的手术治疗,其比例高达59.51%,结果导致少数患者截肢,甚至是双肺转移。
众所周知,肿瘤治疗的效果关键取决于早期诊断,骨肿瘤也不例外。早期诊断骨肿瘤在于早期发现,取决于患者、家属及接治医师对于骨肿瘤的警惕性。虽然,骨肿瘤早期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但是对于原发性骨肿瘤而言,如果发现某一部位的持续性骨痛或功能障碍,尤其是骨痛进行性加剧,夜间或活动时比白天重,休息或对症物理治疗后仍不见明显好转,无论疼痛的局部有无肿块,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症状如果发生在青少年,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当然,青少年发生上述症状多有明显的诱因,如运动损伤,扭伤等,应切忌自圆其说,更不应该在没有明确诊断前接受不适当的治疗,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骨以外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通过血行播散至骨,开始由于生长在骨组织内肿瘤组织小,哪怕有可能是多个骨的转移也不会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间断性骨痛,几乎不被患者所察觉。随着肿瘤组织不停生长,临床症状逐步呈现,以转移部位骨痛发生率最高。与原发性骨肿瘤不同的是骨转移好发生在以扁骨为主的松质骨如:脊椎骨、盆骨、肋骨等,转移至椎骨的肿瘤可能侵犯周围神经导致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如剧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等,一旦侵犯到脊髓则有可能导致瘫痪。和原发性骨肿瘤一样,如果转移瘤位于长骨的关节附近造成骨质破坏,稍不注意也会发生病理性骨折。
由于绝大多数骨肿瘤患者都有原发性肿瘤的病史,骨转移多发生在治疗结束以后,且发病过程隐匿,根据各种肿瘤治疗后的随访规定,定期随访比发生症状以后再到医院检查显得尤为重要。骨肿瘤的治疗效果虽然差异很大,无论是原发或转移骨肿瘤治疗的关键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又必须遵循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诊断的三结合原则。
骨肿瘤的诊断视原发性与转移性有所不同,原发性骨肿瘤诊断首先必须明确骨肿瘤的性质,通常在影像学的引导下采取细针穿刺或手术活检获取标本,最后通过病理明确诊断良性抑或恶性。
而对于大多数有原发性肿瘤病史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而言,如果发现明确的影像学骨质虫蚀状破坏的征象,则未必一定要获得病理或细胞学依据即可诊断。
明确诊断的早期恶性原发性骨肿瘤的治疗原则是在保证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患肢的功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转移性骨肿瘤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又常合并骨质疏松等,多侵犯脊柱骨或长骨的骨干,转移病灶又以融骨性破坏为主,极易造成病理性骨折或截肢等骨相关事件。
因此,预防上述骨相关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和常见恶性肿瘤一样恶性骨肿瘤也需要进行综合治疗。需要根据骨肿瘤的病理性质、侵犯的范围等,有计划、合理地运用化疗、放疗、手术等主要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在提高治愈率,或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正如骨肿瘤种类纷纭繁杂一样,其治疗计划差异很大,实施不同的治疗计划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如骨肉瘤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为主要目标,需要化疗与手术治疗密切配合,在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多疗程的化疗保驾下,部分早、中期的骨肉瘤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保肢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据统计,70年代以前单一的手术截肢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20%左右,自从大剂量MTX等药物的联合化疗问世以后,保肢率能够达到50%以上,同时,生存率上升到60%。
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统计资料显示,Ⅱb期以上骨肉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已经达到60%,50%左右的保肢患者与截肢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与原发性骨肿瘤不同的是,转移性尤其是多发转移的骨肿瘤患者,则尽量避免用化疗、放疗、手术等创伤较大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在以双磷酸盐支持、对症治疗的前提下,根据原发性肿瘤的类型和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应用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中药治疗。对于疾病进展快或有可能造成严重骨相关事件的患者,适时配合中、小剂量化、放疗则有可能达到长期控制疾病的目的。有国外的临床对比研究资料显示,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的骨转移,过度化、放疗有可能缩短患者的生存期,不言而喻,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