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丝弦(民间戏曲形式)

丝弦(民间戏曲形式)

丝弦,中国民间戏曲种类,分为南方丝弦和北方丝弦,北方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之一。剧种起源于明末,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遭禁演,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路流派,流行于石家庄地区一带的为中路丝弦。

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家庄丝弦剧团边树森、张鹤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产传承人。

南方丝弦主要指常德丝弦,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

常德丝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艺术价值较高。但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缺少专业表演团体,加上老一辈丝弦艺人相继辞世,已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2006年5月20日,常德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想要了解更多“丝弦(民间戏曲形式)”的信息,请点击:丝弦(民间戏曲形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