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介绍一本海岩的小说吧

介绍一本海岩的小说吧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这些天,心很浮亦很乱,所以去图书馆去借了本佛学的书,幼稚地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事实上,根本无法进入那种状态,更无法领会到佛理中的平和。 即便这样,还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平静的地方,没去过几次的图书馆无疑正是这样的一个好地方。 去文学阅览室,在不多的几排书架中徘徊。其实不是不喜欢图书馆,而是在这样的一个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里,文学方面的书实在是让人有些失望,远不及本科时的图书馆。 海岩的小说,大部分都已看过,基本上都是和公安侦察有关的。不过挺喜欢看他的小说,可能是因为他所写的小说的结局,大多都不太完美,人物的命运总叫人感叹不已,更重要的是,里面的人物,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没法让人觉得他极度坏或好,也许这就是人的多样性,也许这就是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极早以前都听过这个名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看过。今天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见到它,想都没想就取了下来,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 无论是读小说还是看电影电视,有一个词,叫“移情效应”,就是读者或者观众往往会将自己放入故事情节中,经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我是一个很容易入戏的人,与其说是在看小说,倒不如说我是在经历别人的故事,在故事中体验人生,毕竟有些事我们是不可能统统亲身体验的。 整本小说是以谈话的形式进行的,从头至尾,除了小说的“记录者”海岩对这个故事的来由和“出版”的原因作了一个交待外,全是以对话的形式记录。谈话的主体只有两个--海岩和吕月月。虽然作者在小说的结尾特地注明本小说纯属虚构,但这种形式看下来,全氏帆无虚假之感,也许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有时又是可悲的。外人看来,她们身边永远都不乏追求者,她们活得有滋有味,却不知道,她们永远都只在意自己喜欢的人追求自己。女人害怕寂寞,但是与其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纠缠得热闹,她宁愿选择寂寞。因为她们的漂亮和引人注目,她们必须比别人更注意细节,或许一个不经意,就足以让她们身败名裂。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如何民主如何崇尚个性,女人的地位如何提高,但是对女人的名声的重视,这个社会从来没有改变过。“身正不怕影子歪”,但是谎言被传过几遍后往往也成了“事实”。虽然有句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看似洒脱,但实际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超然。所以类似这样的语言都只不过是是无奈中最好的心理安慰。 吕月月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应了大多数漂亮女人的命运,“红颜薄命”。应该说,对于先前的吕月月,我同情甚至是喜欢的,因为她的个性。如果我是她,我同样也会爱上潘小伟,一个单纯又复杂的男生。这里不用男人,是因为潘小伟身上的稚气和单纯。对于一个年轻的又未谈过恋爱的女生而言,单纯浪漫而炙热的爱情是无法抗拒的,特别是那种能让你浑身燃烧起来的感情来临的时候。吕月月和潘小伟的悲剧也许是注定的,因为身份的如此不同。一个是警察,而一个出身于黑帮世家。然而,吕月月既然已经选择了放弃所有的一切同潘小伟私奔,就应该预想到所有的后果。到最后,她还是选择了报告她和潘家兄弟的行踪,结果是潘小伟没有和她说一句话饮弹自杀,血溅了她一脸……同小说里伍队长的话说,吕月月是个投机分子,哪个有利就奔向哪边。事实上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而是吕月月的经历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这已经在她的血液中流淌,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完全符合她的性格。 讨厌她并不是因为她从公纤核陪安局辞职以后做了个陪酒的“小姐”,这是她要养活她和潘小伟的孩子,是她要生存下来的无奈的选择,之前也已经说过她并不是不想做其他的工作,而是她和潘与薛(一直喜欢她的同事)的关系让她成了一个不清不白的名誉败坏的女人,没有地方要她。讨厌毁蠢她是因为被香港的潘家人找到,母以子贵,从此过上奢靡的生活的她。从前那个吕月月从世界上消失了,有的只是争权夺利爱享受的心机重重的女人。如果她带着她的孩子,不去香港,也许生活没有那样舒适,但是起码她和她的小孩会活下来,而不会成为黑帮仇杀的对象。 人生真的是有趣,往往一件小事,一个人或者一个选择就会改变一生的命运。 女人永远是情感的动物,所以在感情面前得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