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青岛世园会

青岛世园会

主题:让生活走进自然  http://news.qtv.com.cn/system/2011/08/23/010006839.shtml  青岛世园会要影响城市未来——访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本报记者 张 华 实习生 孟晓旭  精彩语录  在青岛世园会筹办上,作为孔孟后人,我们应站在人类的角度思考世园会,融汇中华智慧启迪未来城市发展。  根据园址特点,青岛世园会规划中可实现山上与山下互动、人与自然互动。  青岛可创意地采用水体喷雾技术,既可起到降温作用,又可让各国展馆在园区里若隐若现,在雾气环绕中“飘”起来。  在园区中进行精心搭配,植入各种草、花、乔木、灌木,从外面来看是观赏性植物,实际上就像中草药给人治病一样,它们在过滤城市的“病源”。  哪个政府愿意把钱堆在短暂的184天?这当然要尝试利用一个短期的大事件,制造一个战略性的长期影响,从而为一个城市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服务。  青岛已抓住了奥帆赛机遇,接下来还要把世园会做得非常成功,这将是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规划、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武汉东湖国宾馆改建规划......这些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均出自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吴志强之手。尤其是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这个“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区的典范和样板”,更让吴志强声名远播。  日前,应2014青岛世园会执委办邀请来青演讲的吴志强,围绕青岛如何举办一届精彩的世园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青岛世园会不能“翻版”往届  记者: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世博会就像是奥运会,而世园会则是世界杯。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总规划师,您怎样看待世博会、世园会?  吴志强:如果说奥林匹克比的是各国体能,那么世博会、世园会比的就是各国智能。具体到世园会,我把它分为两类:一是工业高度发达后举办世园会,二是城市化高度发展时举办世园会。青岛举办世园会将是通过大事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次实践。  山东是孔孟之乡,孔孟的智慧思想脊帆腊影响了全世界,也赢得了全世界尊重。因此,青岛世园会不能简单地办成往届世园会的翻版,更应该考虑对城市未来、对世界未来的影响。  记者:您认为青岛世园会该怎样定位?  吴志强: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取决于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只有遗产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只有创新没有遗产,就没有韵味。因此,我认为举办世园会首先要向古代城市建设中的中华智慧学习,这是深入到表皮之下技术之上的中华智慧;其次,学习古人在创造每一个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创新精神。中华智慧需要我们学习和汲取,汲取之后要用现代科技将它发扬光大。  21世纪,人与自然应走向环境和谐、人与人应走向社会和谐、城市历史和城市未来应创新和谐,这是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内容,它运用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向世界做出的答案。在青岛世园会筹办上,作为孔孟后人,我们应站在人类的角度思考世园会,融汇中华智慧启迪未来城市发展。  百果山可造“山水意境”  记者:您已经到2014青岛世园会园址——百果山转了一圈,对这个地方有何印象?  吴志强:这里环境非常好,山好、水好。如何把山水自然条件与世园会融合得最好,让所有来参观的人觉得这里不仅是山好、水好,而且创意好、主题好,那就要动大脑筋了。在这个平台上,运用中华智慧把我们今天最新的技术创新展示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记者:有人说,青岛世园会的特点在于首次采用山地型,您怎样看待?  吴志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址。我在爬山过程中发现,青岛世园会园址一部分是平坡,接下来就是林业用地,这是一个“转折”,也意味着在规划中可实现山上与山下互动、人与自然互动,将大有文章可做。  轿并我尊崇的观点是:城市不是一个容器,建筑不是一个杯子。它是流动的,水电耗费、资金多少等动态性流动因素,决定着我们的设计要从“杯子”走向“茶壶”,从静态走向动态,实现水、物、地、气、能的循环与平衡。  记者:听说您爬山在大汗淋漓时,产生了一个美丽的构想?  吴志强:世园会会期在4月至10月,要历经一个夏季,爬山时必然樱滑大汗淋漓,这就提出了室外降温的问题。我在山上俯瞰整个园区,就有了一个初步想法:青岛可以创意地采用水体喷雾技术,既可起到降温作用,又可让各国展馆在整个园区里若隐若现,在雾气环绕中“飘”起来,空气中又充满着薄荷清香,这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多么契合!这应该成为青岛的经典景观。  此外,我还有个初步提议:青岛何不尝试在园址上建一个世界级的园艺博物馆?搜集历届世园会资料,吸引国际园艺机构、国际园艺研究所等在此办公。将来,谁要研究世园会对历史的贡献,都要来这里汲取信息……  用李时珍治理城市环境  记者:在与青岛世园会执委会探讨时,您提到“青岛市应借世园会的举办,在全国率先打造新一代生态城市”。对此,您能否做深入阐释?  吴志强:园林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过去,一直以美化生活为主导,工业化破坏了城市中间的绿色,发达国家率先发起世园会是一个弥补。今天,在全人类提倡可持续发展之时,园林应该走到一个更高境界——它不能限于视觉中的好看、我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还应该是城市系统运行中的一个要素,因为每一种植物都可以治理城市病、环境病,成为一味重要配方。  记者:这就是您在报告中阐述的观点:用李时珍治理城市环境。  吴志强:是的。李时珍尝遍百草,《本草纲目》记载下了每种草的特殊作用。这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为什么不拿来用呢?我们在园区中进行精心搭配,植入各种草、花、乔木、灌木,从外面来看这是观赏性植物,实际上它们是城市的过滤器,就像中草药给人治病一样,它们在过滤城市的 “病源”。园林是天人合一的中间环节,运用得当就会超越视觉形象,实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如果青岛世园会能在这个方向跨出一步,整个人类将大为震惊。  当然,我们不可能把全中国、全世界的所有植物都在一次世园会上展示,但是可以打开一种让全人类受益的思维方法。  一个民族的文明受到别人尊重,是因为它有智慧,它可以贡献全人类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能提供这样一个思想和技术,那么它就站在了人类的最前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山东、青岛,只要我们一起努力,青岛世园会就会超越对往届的简单重复,从而开启一个新的篇章。  在这里,我建议青岛世园会:不妨在园址进行水、风、太阳能等模拟,形成生态控制指标体系,尝试把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展示给参观者。这在世园会历史上,将是一个创新。  世园会规划应注重长期影响  记者:世园会举办毕竟仅有半年时间,展后如何利用,是青岛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您认为,青岛该怎么做?  吴志强:现在,哪个政府愿意把钱堆在短暂的184天?这当然要尝试利用一个短期的大事件,制造一个战略性的长期影响,从而为一个城市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服务。  我认为,青岛已进入纵向发展时期。因此,在做世园会规划时,青岛应想到10年、20年后,城市需要哪些项目来支撑?把那些项目列出来,并考虑到展会结束后的利用问题,这样的规划才是有的放矢的成功规划。  记者:对青岛来说,世园会不仅是一次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国际盛会,同样,城市内部发展也被寄予厚望。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吴志强:对于世园会后续效应,我有这样的初步想法——  青岛历史上有过非常美的城市面貌,中国人甚至世界人说到青岛,第一时间就想到海边。的确,青岛这个形象传递出去是很美,但从青岛长远发展来说,青岛不应该只有海边,还有一个更大的民居范围。因此,未来青岛的发展,将进入改善全体青岛人生活环境的阶段,青岛不仅海好,还有河好、湖好、山好。青岛已抓住了奥帆赛机遇,接下来还要把世园会做得非常成功,这将是城市长远发展的里程碑。如何让青岛人都受益于这个世界级的设计,这是城市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历史赋予青岛的机遇,这个机遇应让百姓得到实惠,使他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从长远来说,我们还应以世园会为契机,促进青岛纵深发展,在城市腹地形成具有纵深影响的增长点,然后延伸到城市的第三层面。三个层面给出的大青岛是可持续发展的,而且城乡协调发展,既有外在形象的魅力,更有百姓日常生活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