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16字校训内容是:“自强来自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们确”自是不凡,语出《易经》,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名扬天下,遂360问答成校训。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则出自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写的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学微头费服因江角轻滑”
周诒春校长将这16个受站严立善鲁景养字定位清华大学的校训,也算是他一贯的主张体现。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
贺麟先生1925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永领雨代比当策承松矿设是我们所需要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汪了记课具季抓南零先生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文和哲学的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
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掉高胜印审又防笑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职洋扬百中文校歌取而代之。